梅子黄时雨·丁亥,一九四七年。咏木棉絮。闇公、六禾、颙庵、伯孝、叔俦、秋雪、纫诗同作
飞絮流光,又风袅落花,梨云吹碎。
看百越关山,夕阳如醉。
岁月岂无迟暮感,英雄自有飞腾意。
谁料理。
冷暖世情,如许多事。
应是。
匡时经纬。
念繁华梦好,蔫绣酣倚。
待衣被人间,欢颜相视。
堪笑杨花无气力,一生漂泊随流水。
春归矣。
鹧鸪乱啼声里。
看百越关山,夕阳如醉。
岁月岂无迟暮感,英雄自有飞腾意。
谁料理。
冷暖世情,如许多事。
应是。
匡时经纬。
念繁华梦好,蔫绣酣倚。
待衣被人间,欢颜相视。
堪笑杨花无气力,一生漂泊随流水。
春归矣。
鹧鸪乱啼声里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词写于1947年,借木棉花絮飘飞的景象,抒发了深沉的家国情怀和人生感慨。
上阕开篇用"飞絮流光"描绘木棉絮漫天飞舞的画面,带出时光流逝的感叹。"梨云吹碎"暗喻美好事物易逝,接着用"百越关山"(岭南地区)的夕阳景象,营造出壮丽又带点哀愁的氛围。后四句是词眼:虽然岁月催人老,但真正的英雄始终怀有奋发向上的志向;而世间冷暖、人情世故,又有谁能真正看透?
下阕转向更宏大的抱负。"匡时经纬"指胸怀治国之才,"衣被人间"化用"衣被天下"典故,表达想要造福百姓的理想。接着用对比手法:嘲笑杨花(柳絮)软弱无力、随波逐流,反衬木棉絮的积极有为。结尾"春归矣"看似写景,实则暗喻时代变迁,在鹧鸪的哀鸣声中,流露出对时局的忧虑。
全词妙在将轻飘飘的木棉絮,写出了沉甸甸的家国情怀。表面咏物,实则借物言志,把个人命运与时代风云紧密结合,既有英雄暮年的壮心不已,也有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