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何仪同讲竟述怀诗
无名即讲道,有动定论机。
安经让礼席,正业理儒衣。
似得游焉趣,能同舍讲归。
石渠人少歇,华阴市暂稀。
秋云低晚气,短景侧馀辉。
萤排乱草出,雁舍断芦飞。
别有平陵径,萧条客鬓衰。
饥噪空仓雀,寒惊懒妇机。
实欣怀谀问,逢君理入微⑴。
安经让礼席,正业理儒衣。
似得游焉趣,能同舍讲归。
石渠人少歇,华阴市暂稀。
秋云低晚气,短景侧馀辉。
萤排乱草出,雁舍断芦飞。
别有平陵径,萧条客鬓衰。
饥噪空仓雀,寒惊懒妇机。
实欣怀谀问,逢君理入微⑴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学者在讲学结束后独自归家的所见所感,通过细腻的自然景物描写,传递出淡泊宁静又略带孤寂的心境。
前六句写讲学场景:无论是"无名"的普通人还是"有动"的求学者,都在探讨学问;整理好儒家经典和衣冠,结束一天的讲学后,带着游学般的轻松心情踏上归途。这里展现了学者沉浸于学问的纯粹快乐。
中间八句用黄昏景物营造氛围:空荡的石渠书院、冷清的华阴街道、低垂的秋云、渐短的日光、草丛中的萤火虫、芦苇间的孤雁,这些意象共同勾勒出秋日傍晚的寂寥之美。特别是"萤排乱草""雁舍断芦"的生动描写,让读者仿佛看到萤火虫在草丛闪烁,大雁掠过折断的芦苇。
最后六句转向内心独白:走在平陵小径上,看着自己渐生的白发,听着空仓雀鸟的鸣叫,想到"懒妇"(织布女子)因天寒停下的机杼声。最欣慰的是能与知音探讨精微的学问,这里"怀谀问"指真诚的学术探讨,表达了作者对思想交流的珍视。
全诗妙在将学术生活与自然景象自然融合,没有直接抒情,却通过"空仓雀""懒妇机"等生活化意象,含蓄地流露出学者清贫自守、甘于寂寞的精神世界。诗中那份对学问的执着与对自然的敏感,至今仍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。
庾信
庾信(513—581)字子山,小字兰成,北周时期人。南阳新野(今属河南)人。他以聪颖的资质,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,又来到北方,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,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,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