褚河南书枯树赋歌为孝升作
凉飙飒飒山鸟呼,丹青满堂招酒徒。烟黄露白木叶下,芙蓉昼泣三千珠。
主人好客思芳草,金镫玉案供潦倒。湖海风尘浊酒杯,江南杨柳新亭道。
昨夜枫林叫凤凰,朱帘宛转明月光。庭梧欲作潇湘雨,岩桂先催建业霜。
床头鲛胎泻秋水,寸丝尺绢云霞起。就中一卷索题诗,六朝词赋初唐字。
平生萧瑟庾子山,婆娑《枯树》动江关。树犹如此嗟何及,繁弦急管天应泣。
临池者谁褚潭州,诘倔瘦健拔老湫。银钩铁画更妩媚,行间自带英雄气。
当时欧虞八法工,文皇睿赏君臣同。岂知牝晨乱天纪,须眉竟向蛮烟徙。
好书此赋十本余,汉南摇落增欷歔。古人气韵今人得,咨嗟坐卧忘头白。
今宵沈醉太常斋,飞笺擘轴皆奇才。嗟余坎壈填沟壑,十年梦到屏风脚。
哀歌夜半风雨来,凄怆江潭泪双落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秋日雅集,通过书画、美酒和自然景色的交融,表达了文人墨客对人生际遇的感慨。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:
1. 秋景与雅集(前八句) 用"凉风""黄叶""白露"等典型秋景营造萧瑟氛围,主人在满堂书画中设宴款待宾客。这里"芙蓉昼泣"用拟人手法写荷花带露,暗示宴会中暗藏的伤感情绪。
2. 书画赏析(中间十二句) 重点描写主人珍藏的褚遂良书法《枯树赋》。用"鲛绡泻秋水"形容绢本光泽,以"云霞起"表现书法气韵。通过庾信《枯树赋》的典故,将书法作品与六朝文人命运相联系,带出"树犹如此,人何以堪"的千古慨叹。
3. 书家命运(随后八句) 转入对书法家褚遂良(褚潭州)的追忆。称赞其书法"银钩铁画"兼具力道与美感,却因政治斗争被贬蛮荒之地。通过"好书此赋十本余"的细节,表现艺术家在逆境中仍坚持创作的精神。
4. 自我抒怀(最后八句) 诗人由人及己,在夜雨声中联想到自身坎坷。结尾"凄怆江潭泪双落"既呼应开篇秋景,又将个人情感升华为对文人群体命运的共情,形成情感闭环。
全诗艺术特色: - 时空交织:现实宴会(今)→历史书画(古)→书家生平(往)→自我境遇(今) - 意象群运用:秋景意象贯穿始终,书画意象(鲛绡、银钩)与自然意象(梧桐、岩桂)相互映衬 - 情感递进:从雅集欢愉→艺术鉴赏→历史沉思→个人感伤,情感层层深入
诗人通过一件艺术珍品,串联起古今文人的精神共鸣,展现了艺术超越时空的力量,以及在时代洪流中知识分子的共同命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