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是一首描绘日观峰美景的诗词,内容十分生动且富有想象力。接下来我将逐句进行分析:
首句“太乙离宫薄绛霄”,描绘了日观峰的高远,仿佛太阳神的宫殿离天空很近。“太乙”可能暗指天上的太阳,“离宫”则是宫殿的意思,“绛霄”则代表天空。这一句给读者展现了一个非常壮观的空间背景。
第二句“扶桑海日坐相邀”,进一步描绘了日观峰的日出景色。“扶桑”是古代对东方日出之处的称呼,“海日”即海上日出,“坐相邀”则形象地描绘了太阳邀请人们一同欣赏日出的情景。
第三句“银河欲灭暾将出”,使用了夸张的手法来描绘即将升起的太阳。“银河欲灭”形容太阳的光芒如此耀眼,仿佛连银河都要被其光芒所掩盖,“暾”是日出的意思,预示着新的一天的开始。
第四句“金掌先承露未消”,进一步描绘了日观峰的清晨景象。“金掌”可能指的是某种植物或者装饰物上的露珠,“先承露”表示露珠先于太阳出现,“未消”则形容露珠的持久。这一句展现了清晨的清新和生机。
第五句“云驾六龙琼岛曙”,则描绘了岛上的美景。“云驾六龙”形象地描绘了云彩如同驾驭六龙的仙境景象,“琼岛”则是指美丽的岛屿,“曙”意味着曙光初现。这一句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。
最后一句“请看岳顶苍凉色,遮莫霞城已建标”则是总结性的句子,呼吁人们看岳顶上的苍凉景色,那里已经建立了霞城作为标志。“岳顶苍凉色”描绘了日观峰顶上的荒凉和壮美,“遮莫霞城已建标”则表达了人们在日观峰上建立的标志,展现了人类的努力和自然的壮丽相互辉映。
总的来说,这首诗词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,展现了日观峰的美丽和壮观。从诗词中,我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人类的努力,两者相互映衬,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。
潘之恒
潘之恒(约1536—1621)字景升,号鸾啸生,冰华生,安徽歙县、岩寺人,侨寓金陵(今江苏南京)。嘉靖间官至中书舍人。明代戏曲评论家、诗人。明嘉靖年间,官至中书舍人,得汪道昆保荐,入“白榆社”。与汤显祖、沈璟等剧作家交好。曾从事《盛明杂剧》的编校工作。撰有《叙曲》、《吴剧》、《曲派》等剧评,均收入《亘史》、《鸾啸小品》两集中,撰有诗集《涉江集》。晚年,与黄山结下不解之缘,在黄山汤泉附近建“有芑堂”,广邀宾朋、名人游黄山,使黄山知名度大大提高。又于万历年间重编黄山志,取名《黄海》,随撰随刻,至去世未完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