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宫廷中燕子飞舞的生动画面,语言清新自然,充满生活气息。
前两句"毛衣似锦语如弦,日煖争高绮陌天"写燕子的外貌和声音。把燕子的羽毛比作锦缎般华丽,叫声像琴弦般悦耳。在温暖的阳光下,燕子们争相飞向装饰华美的宫廷道路上的高空。这里用"争高"二字,把燕子活泼好动的特性写得活灵活现。
后两句"几处野花留不得,双双飞向御炉前"更有意思。诗人观察到燕子原本在野花丛中嬉戏,却突然成双成对地飞向皇宫的香炉前。这里通过燕子行为的转变,巧妙暗示了宫廷生活的吸引力——连燕子都舍弃自然野趣,向往富丽堂皇的宫殿。
全诗最妙的是没有直接写人,却通过燕子的选择,含蓄地反映了人们对权贵生活的向往。诗人用燕子作为喻体,既描绘了生动的春日景象,又暗含对社会现象的观察,达到了"言在此而意在彼"的艺术效果。这种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,正是中国传统诗歌的魅力所在。
杨巨源
唐代诗人。字景山,后改名巨济。河中(治所今山西永济)人。贞元五年(789)进士。初为张弘靖从事,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,迁虞部员外郎。出为凤翔少尹,复召授国子司业。长庆四年(824),辞官退休,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,食其禄终身。关于杨巨源生年,据方崧卿《韩集举正》考订。韩愈《送杨少尹序》作于长庆四年(824),序中述及杨有“年满七十”、“去归其乡”语。由此推断,杨当生于755年,卒年不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