梦觉

日永不可过,夜凉愁更多。
蝉声嘶晚月,孤枕梦如何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日难熬、夜晚孤寂的场景,语言简单却充满画面感。

前两句"日永不可过,夜凉愁更多"直白地表达了夏日白昼的漫长难熬,而夜晚的凉意反而让忧愁更加浓重。这种反差的描写很真实——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:炎热的白天盼着快点过去,可到了凉爽的夜晚,孤独感却更强烈了。

后两句"蝉声嘶晚月,孤枕梦如何"用声音和画面继续渲染这种孤独。夏蝉在月光下嘶鸣,这个意象既点明了季节,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烦躁不安。"孤枕"二字直接点出独处的状态,而"梦如何"的疑问,更是生动地表现了辗转难眠、连梦境都不可得的愁苦。

整首诗的魅力在于: 1. 选取了最普通的夏日元素(漫长白昼、夜凉、蝉鸣),却能组合出强烈的孤独感 2. 用"嘶"这个动词让蝉鸣带上了情绪,仿佛蝉也在替诗人诉苦 3. 最后一句的疑问句式,让读者能直接代入诗人失眠时的心理活动

这种把日常感受写得如此真切的能力,正是古典诗词打动人心的地方。不需要华丽的辞藻,只是如实记录下每个人都可能经历的情绪瞬间,就能引发共鸣。

傅察

傅察(1089—1126)字公晦,孟洲济源(今属河南)人,北宋中书侍郎傅尧俞重孙。端重有操,为文温丽,遇事若无所可否,非其意萃然不可犯。徽宗崇宁五年(1106)进士,蔡京欲妻以女,拒弗答。曾任青州司法参军、永平、淄川丞,太常博士,兵部、吏部员外郎。宣和七年(1125)冬,接伴金国贺正旦使,道逢金太子斡离不,令下拜,抗辩不屈而死,谥忠肃。事迹见《宋史·忠义本传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