孙逸夫书堂作

青山盘盘云气度,冈峦灭没互吞吐。
柘林烟润茧行丝,荷荡水香鱼弄絮。
人间化物日夜流,先生闭门双鬓秋。
大隐从来著朝市,幽居况近城南楼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士在山中书堂的闲适生活,同时透露出对世俗的疏离感。

前四句用生动的自然画面开场:盘绕的青山间云雾缭绕,山峦在云中时隐时现。柘树林笼罩在湿润的雾气中,像蚕吐丝般轻柔;荷塘飘香,鱼儿嬉戏搅起水中浮絮。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幽静恬淡的田园氛围。

后四句转入议论:人世间万物时刻在变化流转,而书堂中的先生(孙逸夫)却闭门不问世事,任双鬓渐白。最后点明主旨:真正的隐士不必远离尘世,就像这位先生,虽住在靠近城南闹市的地方,却能保持内心的宁静。

诗歌的魅力在于: 1. 用云雾、山峦、柘林、荷塘等意象,构建出清新脱俗的隐居环境 2. 通过"闭门""双鬓秋"等细节,展现隐士超然物外的形象 3. 提出"大隐隐于市"的独特见解,说明真正的隐居是心灵的境界 4. 语言清新自然,画面感强,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

全诗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,以及"心远地自偏"的处世智慧,对现代人如何在喧嚣中保持内心平静也有启发意义。

汪珍

宁国太平人,字聘之。博学工诗,隐居黄山下,时称南山先生。有《南山先生集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