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深秋傍晚的萧瑟景象,以及词人内心的孤寂与漂泊感。
上片开头用"风颾瑟,叶凋零"六个字,立刻勾勒出秋风瑟瑟、落叶纷飞的画面。这种自然景象触动了词人的情感,他说"总关情"——这些景象总是牵动我的心。接着词人自比为"江潭憔悴客",用庾信(字兰成)的典故,暗示自己像这位南北朝诗人一样,身处异乡、心怀故国。
下片写词人已经听腻了秋天的声音("听厌秋声"),于是去山中寻找流水空亭,想排解愁绪。但看到的却是"无雁无云天一碧"的空旷景象,直到傍晚天才放晴。这里的"无雁"暗含没有家乡音信的意思,"空亭"更强化了孤独感。最后"晚来晴"看似是景色的好转,实则反衬出词人内心的愁绪并未消散。
整首词用简洁的语言,通过秋风、落叶、空亭等意象,营造出深秋特有的寂寥氛围。词人将自己的漂泊之苦与秋景融为一体,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挥之不去的忧愁。最妙的是结尾处,明明天气转晴,却让人更觉孤独,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,正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。
姚燮
姚燮(1805—1864)晚清文学家、画家。字梅伯,号复庄,又号大梅山民、上湖生、某伯、大某山民、复翁、复道人、野桥、东海生等,浙江镇海(今宁波北仑)人。道光举人,以著作教授终身。治学广涉经史、地理、释道、戏曲、小说。工诗画,尤善人物、梅花。著有《今乐考证》、《大梅山馆集》、《疏影楼词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