仲山(高祖兄仲隐居之所)

千载遗踪寄薜萝,沛中乡里旧山河。
长陵亦是闲丘陇,异日谁知与仲多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是一首咏史的诗,通过对仲山(高祖兄仲隐居之地)的描绘,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。

首先,诗的第一句“千载遗踪寄薜萝”,这里的“千载遗踪”指的是历史留下的痕迹,而“寄薜萝”则暗示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崇敬和怀念。诗人用薜萝这种植物来象征历史的悠久和传承。

第二句“沛中乡里旧山河”,诗人描绘了仲山所在的地理位置和环境。这里的“沛中乡里”指的是仲山的所在地,而“旧山河”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熟悉和亲切感。

第三句“长陵亦是闲丘陇”,长陵在这里可能是指仲山的墓地或者与之相关的地方。诗人用“闲丘陇”来形容这个地方,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岁月的流逝,这个地方如今已经变得宁静而空旷。

最后一句“异日谁知与仲多”,这里的“异日”指的是将来的某一天,“与仲多”则可能是指与仲相关的故事和传说。诗人表达了对未来谁能了解仲山和与之相关历史的疑问,也暗示了历史的无常和人生的短暂。

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对仲山的描绘,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。诗人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,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思考,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的短暂和无常的感慨。整首诗语言简练,意蕴深厚,让人在品味中感受到历史的韵味和人生的哲理。

唐彦谦

唐彦谦(?~893)字茂业,号鹿门先生,并州晋阳(今山西省太原市)人。咸通末年上京考试,结果十余年不中,一说咸通二年(861)中进士。乾符末年,兵乱,避地汉南。中和中期,王重荣镇守河中,聘为从事,累迁节度副使,晋、绛二州刺史。光启三年(887),王重荣因兵变遇害,他被责贬汉中掾曹。杨守亮镇守兴元(今陕西省汉中市)时,担任判官。官至兴元(今陕西省汉中市)节度副使、阆州(今四川省阆中市)、壁州(今四川省通江县)刺史。晚年隐居鹿门山,专事著述。 昭宗景福二年(893)卒于汉中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