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缕曲 同友人雨花台访张南村不值,路过报恩寺看菊

相约城南步。望苍茫、雨花台畔,迷烟锁雾。行到山前刚数里,绕遍水村渔浦。

问昔日、诗翁何处?茅舍竹篱知在否,怕西风、吹如青冥去。

人不见,眼空注。

凭高远眺天涯路。最关情、离鸿声彻,白云红树。铁瓮城边沙滚滚,隐约龙蟠虎踞。

更塔影、横空倒竖。且向招提寻往迹,渡危桥、手挽疏藤缕。

黄菊好,暂延伫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和朋友去雨花台拜访一位叫张南村的隐士,结果没见到人,于是顺路去报恩寺赏菊的经历。全词就像一篇优美的游记,把寻人不遇的失落和沿途风景的美丽写得生动感人。

上阕开头就像在说故事:我们约好去城南散步,远远望见雨花台笼罩在烟雨中。走了几里山路,绕过渔村水边,却找不到那位老诗人的住处。作者担心他的茅草屋是不是被秋风吹走了,这种想象特别有趣,把找不到人的焦急心情写得活灵活现。

下阕笔锋一转,开始描写登高远眺的壮阔景象:听到大雁鸣叫,看到白云红树,远处铁瓮城边的长江波涛滚滚,山势像龙盘虎踞般雄伟,报恩寺的塔影倒映在水中。最后他们在寺庙里发现美丽的菊花,忍不住驻足欣赏。这里用"手挽疏藤缕"的细节,生动表现了过危桥时小心翼翼的样子。

整首词最妙的是把两种情绪自然融合:寻友不遇的淡淡惆怅,遇上意外美景的欣喜。就像我们生活中常有的体验——原本计划落空,却意外收获别的惊喜。作者用"黄菊好,暂延伫"六个字收尾,那种随遇而安、发现生活小确幸的态度,特别打动人心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