念奴娇 其三 茄花
野田草露,绽一丛花朵,天然佳丽。
柯缀珊瑚枝簇锦,留住一份春意。
榴火同明,荷风暗引,粉蝶寻香至。
佛龛清供,称他迦叶名字。
好衬菜种烟畦,落苏鲜撷,领略贫家味。
画上猩屏人不识,俏扮村姑簪髻。
芳谱标名,葩经转诂,垂老消间计。
飞鸿地满,路谣明代曾记。
柯缀珊瑚枝簇锦,留住一份春意。
榴火同明,荷风暗引,粉蝶寻香至。
佛龛清供,称他迦叶名字。
好衬菜种烟畦,落苏鲜撷,领略贫家味。
画上猩屏人不识,俏扮村姑簪髻。
芳谱标名,葩经转诂,垂老消间计。
飞鸿地满,路谣明代曾记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词写的是田间常见的茄花,用轻松活泼的笔调展现了平凡植物的独特魅力。
上阕像给茄花拍特写: 开头用"野田草露"带出乡野气息,说茄花是"天然佳丽",不靠打扮自然美。把茄枝比作珊瑚,花朵比作锦缎,说它把春天留在了夏天。接着用石榴花、荷花作陪衬,连蝴蝶都被吸引过来。最有趣的是把茄花供在佛龛里,说它配得上"迦叶"(佛祖弟子)的名字,这种反差萌特别生动。
下阕转到生活情趣: 写茄花和菜园很配,摘茄子(落苏)是农家乐事。提到有人把茄花画在屏风上,村姑还把它当发簪,说明虽然不算名贵,但很受百姓喜爱。最后说这花在农书里有记载,连明朝的民歌都唱过它,给平凡的茄花增添了文化底蕴。
全词妙在: 1. 把不起眼的茄花写得像明星,用"榴火""荷风"这些大牌给它当背景板 2. 佛龛供茄花、村姑戴茄花这些细节充满生活幽默感 3. 结尾考证茄花历史,像给野菜颁发"非物质文化遗产"证书
本质上是用写牡丹的规格来写茄子花,告诉读者:生活中处处有诗意,就看你能不能发现。就像现在有人给路边野花拍抖音,三百年前的诗人早玩过这招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