译文及注释
匀圆万颗争相似,暗数千回不厌痴。
均匀圆润的相思豆,千颗万颗是那么相似。暗自数上千百回,也不厌倦自己的痴情。
厌:厌倦。痴:痴情。
留取他年银烛下,拈(niān)来细与话相思。
把它保存下来,等到将来跟她在银烛之下,一颗一颗拈出来细细地倾诉相思之情。
拈:用指尖夹取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均匀圆润的相思豆,千颗万颗是那么相似。暗自数上千百回,也不厌倦自己的痴情。
把它保存下来,等到将来跟她在银烛之下,一颗一颗拈出来细细地倾诉相思之情。
注释
厌:厌倦。
痴:痴情。
拈:用指尖夹取。
创作背景
这首诗是组诗中的第四首。此诗作于清光绪二十五年(公元1899年),该组诗亦以红豆喻情思,显系作者出行在外时,抚摸手中的红豆,忆念赠其相思豆的闺中人而作。萧艾《王国维诗词笺校》题解云:“此诗为作者早期作品,非有意仿效前人为之。观其一往情深,殆诗人忆内之作欤?”
赏析
这首诗是对红豆表相思的叹赏。
上首诗已表明,即使红豆本无知觉,但它既然被当作相思的象征,有意抛却已不可能。于是本首自然过渡到对手头红豆的把玩赞赏上来。“争相似”,怎么那样相似,表难以分辨。“不厌痴”,不怕他人笑自己心痴。诗人亦知红豆本无所谓思与不思,但自已数起恋人相赠的红豆来,竟那样认真,那样痴迷,早已把其他事物置于脑后,真把它看成了相思泪水的结晶。诗人对相思的一往情深,对红豆意象的缠绵思绪,正是“赤子之心”的生动体现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《红豆词 其四》用生活中常见的小物件,道出了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。
前两句写红豆的外形和数红豆的动作。"匀圆万颗争相似"说红豆颗颗圆润饱满,看起来都差不多,就像思念一个人的心情,日复一日始终如一。"暗数千回不厌痴"描写反复数红豆的傻气举动,这种看似无聊的行为,恰恰体现了思念之深——因为太想念,连数红豆都能成为寄托。
后两句展开浪漫想象。"留取他年银烛下"是说要把这些红豆珍藏起来,等将来相聚时,在温暖的烛光下,"拈来细与话相思"——一颗颗拿出来,慢慢诉说这些年积攒的思念。这里把红豆变成了承载感情的实物,仿佛每一颗都记录着一段思念的时光。
全诗妙在把抽象的感情具象化:用红豆的"圆"比喻感情的圆满,用"数红豆"代替说不尽的思念,用"烛下话相思"的画面寄托对未来的期待。语言清新自然,却把恋人之间那种甜蜜又煎熬的相思之情,表达得既含蓄又动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