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吕】粉蝶儿 集中州韵

从东陇风动松呼,听叮咛定睛睁觑,望苍谩钝广黄芦。却樵夫,遇渔父,递
知机携物。便盘旋千转前湖,看寒山晚关滩渡。
【醉春风】指是志诗书,友酬酒就举。盘桓欢玩拼欢娱,吟音饮足。足。己
意微舒,答他佳趣,渐纤瞻录。
【红绣鞋】才在怪歪崖捱步,磨过多过河渠,野赊斜隔这些疏。沉吟林阴阻,
甘探淡淡儒,趁村门人问取。
【石榴花】望湘江港上长芦,笼松拥洞横铺。视茨此是尔之居,小樵笑老夫。
行岭登途,下凹凸狭压搓芽树,迈崖侧阶歪路。野接茄结隔斜铺,看关还滩但
慢弯沽。
【斗鹌鹑】毒雾睹古渡糊突,吾不如读书杜甫。小道道老稻樵枯,那华那
华架橹,荡浆慌忙向穰荡宿。暗谈贪担担夫,偎碎萎翡翠宜图,岩崦渐濂纤淹
出。
【十二月】小鸟鹊高巢梢噪呼,骑一骑急喜避崎岖。乌酥土枯湖古渡,岚惨
淡庵勘堪图。看看晚残山慢阻,忙忙莽望穰荒伏。
【尧民歌】呀,陇东哄贡冲松动猛风毒,自姿尔思此诗赋。蓝关暂俺暗参吾,
那家他把夹芭居。抽首就踌躇,裁划该载孤,闷昏奔村门去。
【耍孩儿】盘桓疃畔峦端路,见一个绕倒忉骚老夫。穿一领袖头露肘旧绸服,
骑一匹便鞭扌扇蹇嫣驴。轻行停省惊睁目,迤<辶里>即迷失记途,多因是抹坡错
过多过阻。虫蛩蜂丛猛动,禽吟林阴荫疏。
【四煞】那厮儿拿瓜那塔要这老儿近身频问取,那厮儿故徒不顾都胡觑;那
老儿欠谦廉俭粘拈絮,那厮儿奸亻孱还顽懒惮语。缠绵转见涎天暮,那厮儿始使
兹之指视,这老儿既知喜己眉舒。
【三煞】你望那草桥拗小道绕,青菱萍正径出。那里有雨余渠处淤墟土,
艰难涧湾潺寒滩返岸残山晚,助苦楚雾模糊古墓枯芜毒虎伏。荒凉苍莽羊肠曲,
黑泥壁颓摧废驿,杂下凹答撒沙湖。
【二煞】感咱岚淡黯,近人云称逐。那里有帘纤渐堑粘签足,跌斜歇客歇遮
尔舍,在拐挨槐窄矮屋。兀良望烘风松朦胧从东去,那槎牙夹芭巴他家打火,
休忧愁扣柳邮有酒投壶。
【煞尾】那厮儿本分蠢钝淳,这老儿别也扯柘苦。听称名姓叮咛诉,则向那
聚旅无虞去处宿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元曲像一部充满烟火气的乡村公路片,用幽默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书生迷途问路的趣事。全篇通过三个鲜明角色——迷路的读书人、狡猾的村民和淳朴的老汉,展现了元代市井生活的鲜活画卷。

开篇以风声松涛为背景,书生在黄芦遍野的山路上徘徊("望苍谩钝广黄芦"),遇到樵夫渔父却得不到明确指引。最精彩的是"醉春风"这段,书生自诩满腹诗书("指是志诗书"),却敌不过现实困境,只能在饮酒吟诗中强撑体面。

全曲最妙的是人物对话的戏剧性描写:狡猾村民故意装糊涂("那厮儿故徒不顾都胡觑"),而憨厚老汉虽然絮叨却热心指路("欠谦廉俭粘拈絮")。通过"那厮儿""这老儿"的对比,活画出市井百态。

景物描写极具电影感:歪脖子树、野茄藤、黑泥墙等意象("下凹凸狭压搓芽树""野接茄结隔斜铺")构成荒诞又真实的迷途场景。结尾处书生在"聚旅无虞去处宿",既是对旅途的交代,也暗含对人情冷暖的感悟。

全篇用大量口语化表达和拟声词("哄贡冲松动猛风毒"),就像用元代方言说书,让读者仿佛亲历这场充满笑料与温情的乡村奇遇。通过迷途书生的眼睛,我们看到了元代底层社会既狡黠又温暖的生存智慧。

黑老五

黑老五,又称梨园黑老五,生平、里籍均不详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