答卜元嗣诗

斌斌硕人,贻我以文。
辱此休辞,非余所希。
敢不酬答,赋诵以归(○《类聚》三十一。《诗纪》三。)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就像一封礼貌的回信,用简单文字传递了真挚的情谊。

前两句(斌斌硕人,贻我以文)像是在说:“你是个才华横溢的朋友,送给我这么美好的诗文。”这里用“斌斌”形容对方文雅有才,“硕人”是古人对德才兼备者的尊称,就像现代人说“您真是个牛人”。

中间两句(辱此休辞,非余所希)有点谦虚的意味:“你这份心意让我受宠若惊,其实我配不上这么高的夸奖。”诗人觉得对方的赞美太过贵重,自己承受不起,这种谦逊态度现在也常见,比如别人夸你时你说“哪里哪里”。

最后两句(敢不酬答,赋诵以归)是表态:“我哪能不回应呢?只好写首诗回赠你啦!”这里的“赋诵”就是作诗的意思,整句透着一股“礼尚往来”的真诚,就像朋友送你礼物,你一定会认真回礼一样。

全诗亮点: 1. 用日常小事写人情美:借回赠诗文这件小事,写出了朋友间互相敬重的温暖。 2. 谦虚中有温度:明明很珍视对方的心意,却故意说“我不配”,这种含蓄反而更显真诚。 3. 短小精悍:就像现代人发朋友圈,短短几句就完成了一次有来有往的情感交流。

如果用现代场景类比,就像朋友给你发了条走心的生日祝福,你回复:“天啊你也太用心了!我何德何能啊!必须写个小作文回敬!”——既有受宠若惊的感动,又有认真回应的郑重。

蔡邕

蔡邕(公元133年-公元192年),字伯喈,陈留圉(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)人,东汉文学家、书法家。权臣董卓当政时拜左中郎将,故后人也称他“蔡中郎”。后汉三国时期著名才女·蔡琰(蔡文姬)之父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