括满江红
太一真人,莲叶向、中流荡漾。凌万顷、风为帆席,浪为轻桨。乱舞翠绡云雾薄,卧看玉宇琉璃晃。似飘然、万斛举龙骧,随波荡。
太华顶,花十丈。飘一叶,借清赏。倩龙眠老手、为渠摹仿。鳌禁岧峣谁寓直,玉堂学士今刘向。要清宵、特地杖青藜,来相访。
东坡书林和靖诗后:吴侬生长湖山曲,呼吸湖光饮山渌。不论世外隐君子,佣奴贩妇皆冰玉。先生可是绝俗人,神清骨冷无由俗。我不识君曾梦见,瞳子了然光可烛。遗篇妙字处处有,步绕西湖看不足。诗如东野不言寒,书似西台差少肉。平生高节已难继,将死微言犹可录。自言不作封禅书,更有悲吟白头曲。我笑吴人不好事,好作祠堂傍修竹。不然配食水仙王,一盏寒泉荐秋菊。
太华顶,花十丈。飘一叶,借清赏。倩龙眠老手、为渠摹仿。鳌禁岧峣谁寓直,玉堂学士今刘向。要清宵、特地杖青藜,来相访。
东坡书林和靖诗后:吴侬生长湖山曲,呼吸湖光饮山渌。不论世外隐君子,佣奴贩妇皆冰玉。先生可是绝俗人,神清骨冷无由俗。我不识君曾梦见,瞳子了然光可烛。遗篇妙字处处有,步绕西湖看不足。诗如东野不言寒,书似西台差少肉。平生高节已难继,将死微言犹可录。自言不作封禅书,更有悲吟白头曲。我笑吴人不好事,好作祠堂傍修竹。不然配食水仙王,一盏寒泉荐秋菊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词描绘了一个超然物外的神仙世界,充满奇幻色彩和自由精神。
上阕用大胆想象勾勒出一幅"仙人戏水图":太一真人(道教神仙)躺在莲叶上随波漂流,把风当船帆,浪花当船桨。云雾像轻纱舞动,躺着看天空像琉璃一样闪烁。这种描写把普通的水上泛舟写得仙气飘飘,展现了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。
下阕转到现实世界,提到华山之巅的奇花、著名画家李公麟(龙眠)的画作,以及学者刘向。最后说要在夜晚提着青藜杖去拜访,暗示作者想要追寻这种超凡脱俗的境界。
苏轼的题跋则用更接地气的语言赞美林逋(和靖先生)。说杭州人生活在山水间,连普通人都像冰玉般高洁。特别称赞林逋的诗像孟郊(东野)一样清瘦,书法像李建中(西台)一样骨感有力。最后幽默地说,杭州人要么该给林逋建祠堂,要么该让他和"水仙王"一起受供奉。
两篇作品都表达了共同主题: 1. 对隐逸生活的赞美 2. 对高洁人格的推崇 3. 用自然意象象征精神追求 苏轼用"神仙泛舟"的奇幻画面和"市井隐士"的日常形象,巧妙地把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,让读者既能感受浪漫想象,又能体会朴实的人生智慧。
林正大
林正大(约1200年前后在世),宋代词人。字敬之,号随庵,生卒年均不详,约宋宁宗庆元前后在世。开禧中(1206年)为严州学官。其好以前人诗文,檃栝其意,制为杂曲,因此被称为宋代最为“专业”的檃栝词人。传世作品有《风雅遗音》二卷,共计四十一首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