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僧往台岳

五城初罢讲,海上忆闲行。触雪麻衣静,登山竹锡轻。
天寒岳寺出,日晚岛泉清。坐与幽期遇,何人识此情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结束讲经后,独自前往天台山途中的所见所感,展现了清净自在的修行心境。

前两句交代背景:僧人刚结束五城(可能指繁华之地)的讲经活动,想去海边悠闲散步。这里的"罢讲"和"忆闲行"形成对比,暗示从喧嚣回归宁静的渴望。

中间四句用白描手法勾勒旅途画面:他穿着麻衣踏雪而行,脚步轻缓;拄着竹杖登山,步履轻盈。天气寒冷时看见山寺显现,傍晚时分发现岛边泉水格外清澈。这些意象"麻衣""竹锡""岳寺""岛泉"都带着出尘的禅意,雪中的静谧、山水的清冽,共同营造出空灵意境。

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:僧人坐着与内心幽远的期待相遇,这种超然物外的情怀,世间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。诗人通过"何人识此情"的反问,既表达对僧人境界的赞叹,也暗含对世俗的疏离感。

全诗语言朴素如话,但每个画面都像水墨画般淡而有味。通过僧人简单的行踪,传递出"心远地自偏"的禅理——只要内心清净,踏雪登山都是修行,一寺一泉皆见佛性。这种将精神追求融入自然景物的写法,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远离尘嚣的宁静之美。

朱庆馀

朱庆馀,生卒年不详,名可久,以字行。越州(今浙江绍兴)人,宝历二年(826)进士,官至秘书省校书郎,见《唐诗纪事》卷四六、《唐才子传》卷六,《全唐诗》存其诗两卷。曾作《闺意献张水部》作为参加进士考试的“通榜”,增加中进士的机会。据说张籍读后大为赞赏,写诗回答他说:“越女新装出镜心,自知明艳更沉吟。 齐纨未足时人贵,一曲菱歌值万金。”于是朱庆馀声名大震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