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乐鸟篇

旧传南海出灵禽,时乐名闻不可寻。
形貌乍同鹦鹉类,精神别禀凤皇心。
千年待圣方轻举,万里呈才无伴侣。
红茸糅绣好毛衣,清泠讴鸦好言语。
内人试取御衣牵,啄手暝声不许前。
心愿阳乌恒保日,志嫌阴鹤欲凌天。
天情玩讶良无已,察图果见祥经里。
本持符瑞验明王,还用文章比君子。
自怜弱羽讵堪珍,喜共华篇来示人。
人见嘤嘤报恩鸟,多惭碌碌具官臣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描绘了一种传说中的神鸟“时乐鸟”,通过鸟的形象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追求。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:

第一部分(前六句)像纪录片一样介绍了时乐鸟的来历和特征:这种南海神鸟外表像鹦鹉,但有着凤凰般的高洁品格。它等待千年才现身,能飞万里却不需要同伴,羽毛华丽得像绣花,鸣叫声清脆悦耳。这里用"万里呈才无伴侣"暗示了君子即便孤独也要坚持操守。

第二部分(中间六句)通过具体场景展现神鸟的品格:宫女想用皇帝的衣服引诱它,它却啄手拒绝;它喜欢光明(阳乌指太阳),厌恶阴暗(阴鹤象征小人)。皇帝发现这种鸟和祥瑞典籍记载一致,认为它是上天派来验证明君、象征君子的祥瑞。

第三部分(最后四句)是作者的自我反思:虽然自认为像小鸟般微不足道,但很高兴能通过这首诗向人们展示这种理想形象。看到知恩图报的时乐鸟,再对比现实中庸碌的官员,不禁感到惭愧。这里"嘤嘤报恩鸟"与"碌碌具官臣"的对比,暗含了对官场现实的批评。

全诗妙在借鸟说人:表面写神鸟,实则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(拒绝御衣)、向往光明(阳乌保日)、品格高洁的君子形象。最后四句突然转向自我解剖,使理想与现实形成强烈反差,让读者在惊叹神鸟之余,自然联想到做人应有的品格。诗中"千年待圣""万里呈才"等句,至今仍能引发当代人对坚持理想、耐得住寂寞的思考。

张说

张说(667年~730年) 唐代文学家,诗人,政治家。字道济,一字说之。原籍范阳(今河北涿县),世居河东(今山西永济),徙家洛阳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