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富贵公子冒雪来访贫寒书生的场景,通过对比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,同时传递出清高自守的文人情怀。
前两句写来访的公子:"春衫桂水香"用衣服的香气暗示公子生活优渥,"飞雪过书堂"则生动刻画了公子顶风冒雪前来拜访的画面。这里"飞雪"不仅是实景描写,也暗喻着世俗的寒冷。
后两句笔锋一转,写书生的清贫生活:用"冷落难消日"形容贫寒生活的寂寥,但紧接着用"松筠满院凉"(松竹布满庭院带来清凉)这个意象,表明主人虽贫寒却品格高洁。松竹在中国文化中象征坚贞不屈的品格,这里的"凉"不是凄凉的凉,而是一种清高自得的境界。
全诗最妙的是用"飞雪"和"松筠"这两个意象形成对比:一边是世俗的寒冷(飞雪),一边是内心的清凉(松筠),通过贵公子冒雪来访这个生活片段,展现了知识分子安贫乐道的精神追求。看似写访友小事,实则表达了"贫贱不能移"的骨气。
李群玉
李群玉(808~862),字文山,唐代澧州人。澧县仙眠洲有古迹“水竹居”,旧志记为“李群玉读书处”。李群玉极有诗才,他“居住沅湘,崇师屈宋”,诗写得十分好。《湖南通志·李群玉传》称其诗“诗笔妍丽,才力遒健”。关于他的生平,据《全唐诗·李群玉小传》载,早年杜牧游澧时,劝他参加科举考试,并作诗《送李群玉赴举》,.但他“一上而止”。后来,宰相裴休视察湖南,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。他“徒步负琴,远至辇下”,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“三百篇”。唐宣宗“遍览”其诗,称赞“所进诗歌,异常高雅”,并赐以“锦彩器物”,“授弘文馆校书郎”。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,死后追赐进士及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