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剑门

缓辔踰双剑,行行蹑石棱。
作千寻壁垒,为万祀依凭。
道德虽无取,江山粗可矜。
回看城阙路,云叠树层层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骑马经过剑门关时的所见所感,展现了雄奇险峻的自然风光与深沉的历史感慨。

前四句写实景:诗人放松缰绳缓缓骑马,穿过双剑般对峙的山峰,沿着陡峭的石阶前行。眼前高耸入云的峭壁如同千丈城墙,这天然屏障千百年来守护着蜀地。这里用"千寻壁垒"的夸张手法,突出山势之险要;"万祀依凭"则赋予山川厚重的历史感。

后四句转入抒情:诗人自谦说自己的道德文章虽不足称道,但面对如此壮丽山河也值得骄傲。最后以回望来路的画面作结——通往城池的道路隐没在云雾缭绕的层层树影中,这个朦胧的镜头既暗示旅途艰辛,又透露出对尘世的疏离感。

全诗妙在将地理特征与历史纵深结合:剑门关的险要地势被拟作"双剑""壁垒",既是实写也是象征,暗喻这里自古就是军事要冲。而"粗可矜"的谦逊与"云叠树层层"的苍茫相呼应,流露出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感与对永恒山川的敬畏。

李衍

隋辽东襄平人,字拔豆。李弼子。擅武艺。仕于北周,初为千牛备身,后数与敌战,从平齐,以功进大将军。入隋,安边及从平陈有功,官至安州总管。疾还,卒于家。年五十七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