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氏七哀诗

漼如叶落树,邈若雨绝天。
雨绝有归云,叶落何时连。
山气冒冈岭,长风鼓松柏。
堂虚闻鸟声,室暗如日夕。
昼愁奄逮昏,夜思忽终昔。
展转独悲穷,泣下沾枕席。
人居天地间,飘若远行客。
先后讵能几,谁能弊金石⑴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以落叶和雨为开头,用简单的自然景象道出人生无常的哀愁。落叶飘零、雨水消失在天际,就像人的生命一样短暂易逝——雨停后云还能回来,但落叶再也无法重回枝头,暗喻人死不能复生。

接着诗人描绘了山间的雾气笼罩山岭,大风吹动松柏的景象,营造出一种压抑孤寂的氛围。空荡的屋子里只能听见鸟叫,昏暗的房间仿佛永远都是黄昏,这些都在强化诗人内心的孤独感。白天愁绪不断,夜晚思绪万千,辗转难眠只能独自流泪,把枕头和席子都打湿了。

最后四句是整首诗的核心感悟:人活在天地之间,就像匆匆赶路的过客。生命短暂,谁又能像金石一样永不腐朽呢?这里用"远行客"的比喻,把人生比作一场短暂的旅程,而"金石"的对比更凸显了血肉之躯的脆弱。

全诗没有用复杂典故,就像在和我们聊天一样,用落叶、风雨、山雾这些日常可见的事物,把每个人都可能经历的生离死别之痛说得真切动人。最打动人的是那份质朴的悲伤——不夸张,不矫情,就是一个普通人面对生命流逝时最真实的无奈与哀伤。

潘岳

潘岳(公元247年~公元300年)即潘安,西晋著名文学家。字安仁,汉族,河南荥阳中牟(今河南郑州中牟大潘庄)人,出生于河南巩县(今河南郑州巩义)。潘安之名始于杜甫《花底》诗“恐是潘安县,堪留卫玠车。”后世遂以潘安称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