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合花 为丁子硁催妆
人柳腰眠,圣檀额注,犊车催下屏风。胜常道罢,腮边春晕微红。
呼燕燕,唤虫虫。桂堂西、小著轻容。问伊姓氏,父名郑季,母号樊通。
莺声夜半玲珑。多少帐前细咳,尔汝欢浓。今宵夜冷,劝郎文籍休攻。
兰缸细,鸭垆浓。卸花簪、早傍薰笼。羡他大妇,偏怜敬礼,代掩珠栊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古代新婚之夜的生动画面,充满了生活情趣和含蓄的甜蜜感。
上阕从新娘的装扮写起: - "人柳腰眠"写新娘腰肢柔软如柳枝轻摆 - "圣檀额注"形容她额头点着檀香妆容 - "犊车催下屏风"是接亲的牛车催促新娘离开闺房 - 当新娘说完"胜常"(古代问候语)时,脸颊泛起红晕,展现出娇羞之态 - "呼燕燕,唤虫虫"可能是新娘的小名或昵称 - "桂堂西"指新婚的殿堂 - 最后三句用幽默口吻交代新娘家世,说父亲叫郑季,母亲叫樊通,像是随口编造的玩笑话
下阕转入洞房情景: - 半夜传来黄莺般的玲珑声音(暗示新娘的细语) - "帐前细咳"写新婚夫妇在帐中的亲密低语 - "今宵夜冷"突然转折,新娘体贴地劝新郎今晚别读书了 - "兰缸细,鸭垆浓"描写洞房里的香炉和灯火 - "卸花簪"写新娘卸下首饰准备就寝 - 最后三句最有趣:新娘羡慕"大妇"(正妻)能得到丈夫的怜爱,暗示自己作为新人也渴望这样的宠爱
全词妙在: 1. 用大量生活细节构建场景,如牛车、檀妆、问候语等 2. 通过"劝郎休攻文籍"等对话展现新婚夫妇的甜蜜 3. 结尾的"羡他大妇"既表现新娘的小心思,又暗示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婚姻状况 4. 整体语言俏皮生动,既有婚礼的热闹,又有洞房的私密感
这首词像一部微型的古代婚俗纪录片,既有仪式感,又充满人情味,让现代读者也能感受到千百年前那对新婚夫妇的喜悦与温情。
陈维崧
陈维崧(1625~1682)清代词人、骈文作家。字其年,号迦陵。宜兴(今属江苏)人。清初诸生,康熙十八年(1679)举博学鸿词,授翰林院检讨。54岁时参与修纂《明史》,4年后卒于任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