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声甘州 竞渡

卷丝丝、雨织半晴天,棹歌发清舷。
甚苍虬怒跃,灵鼍急吼,雪涌平川。
楼外榴裙几点,描破绿杨烟。
把画罗遥指,助啸争先。
憔悴潘郎曾记,得青龙千舸,采石矶边。
叹内家帖子,闲却缕金笺。
觉素标、插头如许,尽风情、终不似斗赢船。
人声断,虚斋半掩,月印枯禅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词描绘了一场热闹的龙舟竞渡,同时暗含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感慨。

上片(前八句)用生动的画面感展现赛龙舟的壮观场景: 1. 开篇用"雨丝织就半晴天"的巧妙比喻,描写细雨蒙蒙的天气,为比赛增添朦胧美感。 2. "苍虬怒跃"(青龙般的龙舟)、"灵鼍急吼"(擂鼓如鳄鱼吼叫)、"雪涌平川"(船桨激起浪花如雪)三个排比,用夸张的比喻渲染比赛的激烈声势。 3. 岸边"榴裙几点"(穿红裙的观众)点缀在杨柳绿烟中,有人遥指龙舟呐喊助威,让画面顿时鲜活起来。

下片(后九句)转入人生感慨: 1. 作者想起当年在采石矶看到的千帆竞发(可能暗指自己年轻时的抱负),如今却只能闲写诗词("缕金笺"指华美信笺)。 2. 感叹即便把素雅的花("素标")插满头,也比不上赛龙舟的激情。这里用"斗赢船"暗示对功名事业的向往。 3. 结尾突然转折:人声散去,半掩的房门、月光照着枯坐的僧人,用极静的夜景反衬白天的热闹,突出人生荣枯无常的落寞。

全词妙在: - 动静结合:前半段的热烈与后半段的冷清形成强烈对比 - 双关手法:"枯禅"既写实景,又暗喻作者心境 - 画面感强:像一组电影镜头,从全景到特写,最后定格在月下僧人的孤寂身影

通过赛龙舟这个热闹场景,最终落脚到对人生际遇的思考,展现了古代文人典型的情感表达方式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