寄哥舒仆射
万里长城家,一生唯报国。腰垂紫文绶,手控黄金勒。
高视黑头翁,遥吞白骑贼。先麾牙门将,转斗黄河北。
帐下亲兵皆少年,锦衣承日绣行缠。辘轳宝剑初出鞘,
宛转角弓初上弦。步人抽箭大如笛,前把两矛后双戟。
左盘右射红尘中,鹘入鸦群有谁敌。杀将破军白日馀,
回旃舞旆北风初。郡公楯鼻好磨墨,走马为君飞羽书。
高视黑头翁,遥吞白骑贼。先麾牙门将,转斗黄河北。
帐下亲兵皆少年,锦衣承日绣行缠。辘轳宝剑初出鞘,
宛转角弓初上弦。步人抽箭大如笛,前把两矛后双戟。
左盘右射红尘中,鹘入鸦群有谁敌。杀将破军白日馀,
回旃舞旆北风初。郡公楯鼻好磨墨,走马为君飞羽书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保家卫国、英勇善战的将军形象,充满豪迈的英雄气概。
开篇四句直接点明将军的人生信条:把守卫边疆当作自己的家,一生只为报效国家。"紫绶金勒"的装束细节,展现他尊贵的身份和威严的仪态。
中间部分用电影般的镜头语言,生动刻画了战场英姿:将军目光如炬藐视敌人,率领部队在黄河北岸辗转作战。他麾下的少年亲兵装备精良,宝剑出鞘、角弓上弦,手持夸张的大箭长矛,在战场上如猛禽入雀群所向披靡。
最后四句描写战后场景:夕阳下军旗飘扬,将军在盾牌上磨墨,快马传递捷报。这个特写镜头既展现将军的文人气质,又暗示战事频繁,需要立即书写战报。
全诗通过"报国-备战-激战-凯旋"的叙事脉络,运用大量动态描写和兵器意象,塑造了一个智勇双全的儒将形象。最动人的是将军"万里长城家"的胸怀,把戍边当成归宿,把报国视为生命,这种精神至今仍能引起共鸣。诗中"鹘入鸦群"的比喻、"楯鼻磨墨"的细节,都显示出诗人观察生活的独特视角。
韩翃
韩翃,唐代诗人。字君平,南阳(今河南南阳)人。是“大历十才子”之一。天宝13年(754)考中进士,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,后随侯希逸回朝,闲居长安十年。建中年间,因作《寒食》诗被唐德宗所赏识,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。韩翃诗笔法轻巧,写景别致,在当时传诵很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