枫桥

冷落回塘欲暮时,峭帆■({女猗})娜去何之。
数行鸿雁书来少,一段风烟客到迟。
关吏尚嫌愁未税,榜人惟有梦相知。
偶然渔火江枫地,记得寒山寺里诗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江边的孤寂画面,充满了漂泊者的愁绪和对远方亲友的思念。

前两句写景:黄昏时分,荒凉的池塘边冷冷清清,一艘高帆小船轻盈地驶向远方。"峭帆■娜"形容船帆高耸、姿态优美,但"去何之"的疑问透露出对前途的茫然。

中间四句抒情:大雁飞过却少有书信(暗示思念远方的人),旅途风烟阻隔使友人迟迟未到。关卡官吏还在为愁绪"收税"(用幽默说法写愁绪难消),船夫只有梦中才能理解我的心情。这里把无形的愁绪比作要交的税,把孤独感写得生动有趣。

最后两句点睛:偶然停泊在这渔火点点的枫林江岸,突然想起寒山寺的著名诗句(指张继"枫桥夜泊")。这个结尾巧妙地把眼前景和古诗意境联系起来,让整首诗既有画面感,又充满文化韵味。

全诗用孤帆、鸿雁、渔火等典型意象,把旅途中的孤独、对友人的期盼、以及看到江枫渔火时的诗意感触,都写得含蓄动人。特别是把"愁绪"比作要交的税,把孤独说成"只有梦中才有人懂",这些新鲜比喻让传统题材焕发新意。

舒位

(1765—1815)顺天大兴人,家居苏州,字立人,小字犀禅,号铁云。乾隆五十三年举人。家贫,游幕为生。从黔西道王朝梧至贵州,为之治文书。时勒保以镇压苗民在黔,赏其才识,常与计军事。勒保调四川为经略,镇压白莲教军,招之往,以母老路远辞归。性情笃挚,好学不倦,为诗专主才力,每作必出新意。亦善书画。有《瓶水斋集》及杂剧数种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