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元旧县驿夜歌 其一
长河在南斗在北,丛树无人月深黑。
破栅残扉不满百,夜昏沥酒家家哭。
独客闻之黯无色,欲见丘陇那可得。
四年此节在异国,但见他人供酒食。
孤儿何曾在亲侧,灵不见我应叹息。
生不能欢祭远适,父母生我亦何益。
破栅残扉不满百,夜昏沥酒家家哭。
独客闻之黯无色,欲见丘陇那可得。
四年此节在异国,但见他人供酒食。
孤儿何曾在亲侧,灵不见我应叹息。
生不能欢祭远适,父母生我亦何益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漂泊异乡的游子在中元节(鬼节)夜晚的孤独与哀伤。
开篇用"长河在南斗在北"点出方位,营造出空旷寂寥的夜景。"丛树无人月深黑"进一步强化了阴森压抑的氛围。破败的栅栏和残缺的门扉,暗示这里是个荒凉的地方。
中元节本是祭奠先人的日子,诗中"家家哭"的场面与游子"独客"的处境形成强烈对比。他想祭拜父母坟墓却不可得,连续四年在异乡度过这个节日,只能看着别人祭祀,自己却无法尽孝。
最令人心酸的是"孤儿何曾在亲侧"这句,表达了未能陪伴父母的遗憾。诗人想象父母的灵魂也在叹息,因为活着时不能承欢膝下,死后又不能亲自祭奠,觉得自己辜负了父母的养育之恩。
全诗通过对比他人团聚祭祀与自己孤身一人的处境,层层递进地展现了"子欲养而亲不待"的永恒悲痛。语言直白却情感深沉,让每个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能感同身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