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烛新(双调梅花)
溪源新腊后。见数朵江梅,剪裁初就。晕酥砌玉芳英嫩,故把春心轻漏。前村昨夜,想弄月、黄昏时候。孤岸峭,疏影横斜,浓香暗沾襟袖。
尊前赋与多材,问岭外风光,故人知否。寿阳谩斗。终不似,照水一枝清瘦。风娇雨秀。好乱插、繁花盈首。须信道,羌管无情,看看又奏。
尊前赋与多材,问岭外风光,故人知否。寿阳谩斗。终不似,照水一枝清瘦。风娇雨秀。好乱插、繁花盈首。须信道,羌管无情,看看又奏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早春江边梅花的动人画面,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和人生感慨。
上片写梅花初绽的娇美姿态。开篇点明时间(腊月过后)和地点(溪边),用"剪裁初就"形容梅花像是被精心修剪过一样精致。"晕酥砌玉"用酥油和白玉比喻花瓣的柔嫩光洁,说梅花像个害羞的少女,悄悄透露着春的消息。接着想象昨夜月光下,梅花疏影横斜的幽静画面,连衣袖都沾染了暗香,把梅花写得既清雅又撩人。
下片转入抒情。主人公在酒宴上看到梅花,想起远方的朋友,用"寿阳公主梅花妆"的典故,说再精致的妆容也比不上水中倒影的一枝清瘦梅花。随后笔锋一转,写风雨中盛开的梅花适合摘来插满头发,展现了一种豪放不羁的赏花之乐。结尾突然提到羌笛声,暗示美好的春光终将逝去,带着淡淡的惆怅。
全词在咏梅中融入了对友人的思念、对高洁品格的追求,以及及时行乐又感时伤怀的复杂心绪。语言清新自然,比喻生动,把梅花写得既有灵性又有人情味,展现了宋代文人高雅的生活情趣和细腻的情感世界。
周邦彦
周邦彦(1056年-1121年),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,字美成,号清真居士,汉族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历官太学正、庐州教授、知溧水县等。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,提举大晟府。精通音律,曾创作不少新词调。作品多写闺情、羁旅,也有咏物之作。格律谨严。语言典丽精雅。长调尤善铺叙。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。旧时词论称他为“词家之冠”。有《清真集》传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