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子年少自清江过访值余他出赋此寄谢 其一

鼓城悲战色,岁晏客心同。一饭怜青眼,千年想《大风》。

中原从逐鹿,吾党各飞鸿。厨俊相看尽,幽人得桂丛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对友人到访却未能相见的遗憾,以及战乱年代中知识分子漂泊流离的感慨。

首联"鼓城悲战色,岁晏客心同"描绘了战乱中的城市景象和年末时节游子们共同的思乡之情。"鼓城"可能指战鼓声声的城池,"岁晏"指年末,说明这是在一个战火纷飞的寒冬。

颔联"一饭怜青眼,千年想《大风》"用两个典故表达对友情的珍视。"一饭"用韩信受漂母一饭之恩的典故,表示对友人真诚关怀的感激;"大风"指刘邦的《大风歌》,暗含对建功立业的向往。

颈联"中原从逐鹿,吾党各飞鸿"写时局动荡。"逐鹿"比喻群雄争夺天下,"飞鸿"指像大雁一样四散漂泊的朋友们,反映战乱中知识分子流离失所的境遇。

尾联"厨俊相看尽,幽人得桂丛"感叹人才凋零。"厨俊"指东汉"厨中俊"的典故,比喻优秀人才;"桂丛"象征隐居之所,暗示在乱世中能隐居已是幸事。

全诗通过战乱背景、历史典故和自然意象,表达了三个层次:对友情的珍视、对战乱的痛心、对隐居生活的向往。语言凝练但情感深沉,将个人遭遇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,展现了古代文人在乱世中的典型心境。

龚鼎孳

龚鼎孳生于1615年,殆于1673年。字孝升,因出生时庭院中紫芝正开,故号芝麓,谥端毅。安徽合肥人。与吴伟业、钱谦益并称为“江左三大家”。崇祯七年(1634年)进士,龚鼎孳在兵科任职,前后弹劾周延儒、陈演、王应熊、陈新甲、吕大器等权臣。明代谏官多好发议论,擅于弹劾别人。龚鼎孳在明亡后,可以用“闯来则降闯,满来则降满”形容。气节沦丧,至于极点。风流放荡,不拘男女。在父亲去世奔丧之时尤放浪形骸,夜夜狂欢。死后百年,被满清划为贰臣之列。著有《定山堂文集》、《定山堂诗集》和《诗余》,后人另辑有《龚端毅公奏疏》、《龚端毅公手札》、《龚端毅公集》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