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田园画卷,通过盆池中种植新稻的独特场景,展现了自然与禅意的交融。
开篇用"笑"字带出轻松氛围:诗人调侃江南种稻时节,蝉鸣雨落的典型景象。但这里写的不是普通稻田,而是寺庙盆池里的小型水稻,显得别致有趣。
中间四句细腻刻画盆池稻景: 1. "莲盆积润"写盆中蓄满雨水,分成小块的稻畦(种植区)像棋盘一样整齐。 2. "藻井垂阴"形容寺庙藻井(装饰性天花板)的阴影投在盆中,稀疏的稻苗在阴凉处茁壮成长。 3. "金象界"指佛寺的庄严环境,说稻子在这里生长如同置身圣地。 4. "水田衣"双关既指稻子仍像长在水田,也暗喻僧人袈裟(水田衣是僧服别称)。
结尾借"支公"(东晋高僧支遁)的典故,表达对江南的思念。诗人说连高僧都怀念三吴(江南)风光,更让自己这个隐士想起钓鱼的石矶,透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。
全诗妙在将寻常农事提升到禅意境界:小小盆池既是微型农田,又是佛门净土的象征。通过"盆中种稻"这个新奇视角,把寺庙的清幽、江南的湿润、农作的生机和禅修的静趣完美融合,读来既清新自然又余味悠长。
唐彦谦
唐彦谦(?~893)字茂业,号鹿门先生,并州晋阳(今山西省太原市)人。咸通末年上京考试,结果十余年不中,一说咸通二年(861)中进士。乾符末年,兵乱,避地汉南。中和中期,王重荣镇守河中,聘为从事,累迁节度副使,晋、绛二州刺史。光启三年(887),王重荣因兵变遇害,他被责贬汉中掾曹。杨守亮镇守兴元(今陕西省汉中市)时,担任判官。官至兴元(今陕西省汉中市)节度副使、阆州(今四川省阆中市)、壁州(今四川省通江县)刺史。晚年隐居鹿门山,专事著述。 昭宗景福二年(893)卒于汉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