声声慢 凉陉寄内

青芜平野,小雨千峰,还成暮陉寒色。裁翦芸窗,忆得伴人良夕。遥怜几重眉黛,恨相逢、少於行役。梨花泪,正宫衣春瘦,晓红无力。应怪浮云夫婿,不解趁新醅,醉眠凉月。怨入关河,西去又传音息。谁知倦游心事,向年来、苦思泉石。人未老,约闾峰、多占秀碧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词写的是丈夫在外漂泊时对妻子的思念,充满了柔情与愧疚。我们可以分三部分来理解:

上片(开头到"晓红无力"): 丈夫在旅途中看到青草平原、细雨群山,想起家中书房里一起度过的夜晚。"裁翦芸窗"是比喻妻子像修剪花草一样细心打理他们的家。他愧疚自己总在外奔波,相逢太少,想象妻子穿着宫装(正式服装)因思念消瘦,像带雨的梨花般柔弱无力。

中片("应怪浮云夫婿"到"又传音息"): 丈夫揣测妻子肯定在埋怨自己这个像浮云一样飘忽不定的丈夫,不懂回家陪她饮酒赏月。随着自己越走越远,妻子的怨念也像关河一样绵长。这里用"新醅"(新酿的酒)和"凉月"构成温馨的家居画面,反衬自己的漂泊。

下片("谁知倦游心事"到最后): 丈夫坦白自己其实早已厌倦奔波,近年来一直渴望归隐山林。"泉石"代表隐居生活,最后直接对妻子表白:等我们还不算老的时候,一起去闾峰(山名)找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定居吧。这是对妻子的承诺,也是漂泊者最终的精神归宿。

全词妙在三个层次: 1. 眼前实景(雨中山野)触发思念 2. 通过想象妻子状态表达愧疚 3. 最终升华到对安稳生活的向往

最动人的是"约闾峰"这个细节,把抽象的思念变成具体的未来计划,让整首词的伤感中透出温暖的希望。

蔡松年

蔡松年(1107~1159)字伯坚,因家乡别墅有萧闲堂,故自号萧闲老人。真定(今河北正定)人,金代文学家。宋宣和末从父守燕山,宋军败绩随父降金,天会年间授真定府判官。完颜宗弼攻宋,与岳飞等交战时,蔡松年曾为宗弼“兼总军中六部事”,仕至右丞相,封卫国公,卒谥“文简”。松年虽一生官运亨通,其作品在出处问题上却流露了颇为矛盾的思想感情。内心深处潜伏着的民族意识使他感到“身宠神已辱”,作品风格隽爽清丽,词作尤负盛名,与吴激齐名,时称“吴蔡体”,有文集《明秀集》传世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