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庭花

银云栉栉明,摇殿玉壶传箭。
羊车梦逐箫声远,桂宫宵晏。
舞鸾钿匣啼,妆泫翠衾罗扇。
题红莫诉秋风怨,忍教人见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《后庭花》描绘了一幅深宫夜宴的华丽画卷,通过细腻的意象传递出宫廷女子隐秘的哀愁。

开篇用"银云栉栉"形容月光如梳子般整齐洒落,铜壶滴漏声在宫殿回荡,营造出寂静而精致的夜晚氛围。"羊车梦逐箫声远"暗用晋武帝乘羊车临幸嫔妃的典故,暗示帝王恩宠如梦境般虚幻易逝,只留下远处飘渺的乐声。

中段聚焦女子闺阁场景:钿匣上的鸾凤纹饰仿佛在哭泣,罗扇翠被间残留着脂粉泪痕。这些精美器物成为情感载体,钿匣的"啼"和妆容的"泫"(流泪)都是拟人化描写,让无生命的物件替主人诉说心事。

结尾笔锋一转,用"题红"典故(宫女在红叶上题诗随水流出的故事)点明主旨:纵有满腹幽怨也不能直言,只能深藏心底。最后"忍教人见"四字尤为痛切,道尽宫廷女性必须隐忍的生存困境。

全诗像一组蒙太奇镜头,从月夜宫殿切换到闺房细节,最后定格在不敢倾诉的心事上。华丽辞藻下暗涌着压抑的情感,这种"以乐景写哀"的手法,让哀愁更显深刻。诗人没有直接批判,但通过器物拟人、典故隐喻等手法,让读者感受到金丝笼中的无奈与悲凉。

项鸿祚

项鸿祚(1798~1835)清代词人。原名继章,后改名廷纪,字莲生。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道光十二年(1832)举人,两应进士试不第,穷愁而卒,年仅三十八岁。家世业盐筴,巨富,至君渐落。鸿祚一生,大似纳兰性德。他与龚自珍同时为“西湖双杰”。其词多表现抑郁、感伤之情,著有《忆云词甲乙丙丁稿》4卷,《补遗》1卷,有光绪癸巳钱塘榆园丛刻本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