寄鲍府教宏博
漆文虫章孔壁冷,秦烟不烬收余鑛。
人心万古无代谢,六龙当天枢极炯。
赤帝芟蠃能几年,丛葭乱苇书千千。
商盘周敦赝今古,魏殿吴宫凿后先。
汗将九牛牵不上,从容一丝经万象。
百年文献来典误,我欲盟君分石渠。
人心万古无代谢,六龙当天枢极炯。
赤帝芟蠃能几年,丛葭乱苇书千千。
商盘周敦赝今古,魏殿吴宫凿后先。
汗将九牛牵不上,从容一丝经万象。
百年文献来典误,我欲盟君分石渠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《寄鲍府教宏博》通过历史文物和朝代更替的对比,探讨了文化传承与人心永恒的主题。我们可以分几个层次来理解:
1. 文物与历史的对比 开头用"漆文虫章"(竹简文字)、"秦烟"(焚书坑儒)等意象,描写古代文物虽已冷落残破,但人心对文化的追求从未改变。"六龙当天"象征帝王权力,但再辉煌的王朝也会随时间消逝。
2. 真假文物的讽刺 诗中提到商周青铜器(商盘周敦)被仿造,魏吴宫殿被后人改建,暗示历史常被篡改。但"丛葭乱苇书千千"告诉我们:真正的文化精神像芦苇丛中的文字,看似杂乱却生生不息。
3. 文化传承的艰难 "汗将九牛牵不上"比喻保存文化如同用九头牛拉车般费力,但智者只需"一丝"(细线)就能串联万象,说明传承重在领悟精髓而非蛮力。
4. 诗人的文化使命感 最后诗人表示要整理百年文献中的错误,邀请朋友共同守护"石渠"(汉代皇家图书馆,代指文化遗产),体现知识分子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。
全诗用具体文物(竹简、青铜器)和朝代更替,揭示了一个深刻道理:权力会消失,建筑会倒塌,但人对真知的追求永远存在。诗人呼吁用智慧辨别真假,共同守护文明的火种。
车若水
宋台州黄岩人,字清臣,号玉峰山民。车似庆孙。尝师从陈耆卿、杜范,又为王柏弟子。贾似道聘其入史馆,不赴。工古文与诗。有《宇宙略记》、《世运录》、《道统录》、《玉峰冗稿》、《脚气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