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讲的是一个普通人从年轻到中年的心路历程,语言直白却充满人生智慧。
年轻时满怀理想("少小慕至道"),但人到中年却发现自己一事无成("壮大无所得")。时间过得飞快("岁月忽如流"),转眼快四十岁了("行年向不惑")。
生活的重担让人身心俱疲("尔来涉忧患"),视力听力都开始衰退("视听半昏塞")。最无奈的是,明明活得很辛苦,却还要在世俗名利场里挣扎("举战蛮触国",用蚂蚁打架比喻人间争斗)。
面对这些,诗人选择用醉酒来逃避("但愿常醉眠"),把烦心事都抛在脑后("万事付一默")。这种看似消极的态度,其实是对现实无奈的抗议,就像现代人说"躺平"一样。
全诗的魅力在于:用最朴实的语言说出了每个普通人都会经历的困惑——理想与现实的差距、中年危机、对世俗的厌倦。最后两句尤其打动人心,因为很多人都有过"真想一醉方休"的瞬间。
滕岑
滕岑(一一三七~一二二四),字元秀,严州建德(今浙江建德东北)人。高宗绍兴二十九年(一一五九)领乡荐,屡试进士不第。光宗绍熙元年(一一九○)特奏名,调徽州歙县尉。终母忧,再调温州平阳县丞,秩满监南岳庙。宁宗嘉定十七年卒,年八十八。有诗集,已佚。事见《桐江集》卷一《滕元秀诗集序》。滕岑诗,据《瀛奎律髓》、《永乐大典》等书所录,编为一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