沁园春 二十六年春与文炳、觉民、庚由、絜生诸友游西湖钱塘,遂登天目诸山,漫成此阕
入越群山,苍翠连云,清衬此湖。
尽五陵年少,悠扬春骑,良家六郡,弃掷关襦。
江介年年,采茶歌去,此事难哀今士夫。
湖滨路,逐如花儿女,苦拜南株。
无殊景物愁予。
自天目钱塘差可居。
甚花钿陌上,浓欢扶步,东南春水,沉梦无书。
绕桨红蘅,摇镫白纻,曾是长兵行沼吴。
湖山愿,要黄图旧月,多照储胥。
尽五陵年少,悠扬春骑,良家六郡,弃掷关襦。
江介年年,采茶歌去,此事难哀今士夫。
湖滨路,逐如花儿女,苦拜南株。
无殊景物愁予。
自天目钱塘差可居。
甚花钿陌上,浓欢扶步,东南春水,沉梦无书。
绕桨红蘅,摇镫白纻,曾是长兵行沼吴。
湖山愿,要黄图旧月,多照储胥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和朋友们春天游西湖、登天目山的所见所感,既有对美景的赞叹,也暗含对时局的忧虑。
上阕(前半部分): 开篇用"苍翠连云"描绘群山环抱西湖的壮丽景色。接着用"五陵年少"(代指富贵公子)和"良家六郡"(代指普通百姓)的对比,暗示不同阶层的人都在享受春光。但"采茶歌去"一句转折,带出知识分子("士夫")面对美景却难以真正快乐的复杂心情。最后写湖边游人如织,虔诚祭拜古树的热闹场景。
下阕(后半部分): "景物愁予"道出美景反而让作者忧愁。他认为天目山一带还算宜居,但看到陌上情侣相偎、春水悠悠时,又觉得这样的安宁像一场没有结果的梦。"绕桨红蘅"三句突然转入历史回忆,用"沼吴"(越国灭吴的典故)暗示对时局的隐忧。结尾表达心愿:希望明月多照耀那些战略要地("储胥"指军营),透露出对家国命运的关切。
全词特色: 1. 画面感极强:从青山绿水到采茶女、拜树人,宛如一幅春游长卷 2. 情感跌宕:表面写游玩之乐,实则乐景写哀,最后落脚于家国之思 3. 用典自然:如"沼吴"的典故不露痕迹地融入景色描写 4. 语言张力:把"浓欢扶步"的甜蜜与"沉梦无书"的惆怅并置,形成强烈对比
这首词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:它记录的不只是一次春游,更展现了知识分子在国难当头时,即使面对美景也难以释怀的忧患意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