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清散游太白山

卷经归太白,蹑藓别萝龛。若履浮云上,须看积翠南。
倚身松入汉,瞑目月离潭。此境堪长往,尘中事可谙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清散的修行者前往太白山隐居的场景,展现了超脱世俗、亲近自然的隐逸情怀。

首联"卷经归太白,蹑藓别萝龛"用两个动作描写启程:收拾经书返回太白山,踩着青苔告别长满藤萝的佛龛。这里的"卷经"暗示主人公的修行者身份,"蹑藓"这个细节生动表现了山林的幽静。

颔联"若履浮云上,须看积翠南"用夸张手法描写登山感受:走在云雾缭绕的山路上,就像踩着浮云;向南望去,满眼都是层层叠叠的翠绿山峰。这两句通过视觉感受,把太白山的高耸和苍翠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
颈联"倚身松入汉,瞑目月离潭"继续用身体感受来写景:靠着松树仿佛能触及银河,闭眼时月光正从潭面升起。这里"入汉(银河)"的夸张和"月离潭"的细腻观察形成巧妙对比,既显山势之高,又显心境之静。

尾联"此境堪长往,尘中事可谙"是作者的感慨:这样的仙境值得永久停留,相比之下,尘世的纷扰就显得微不足道了。一个"谙"字透露出对世俗的看透和厌倦。

全诗通过"浮云"、"积翠"、"松月"等意象,构建出一个远离尘嚣的纯净世界。诗人用登山者的真实体验(踩苔藓、靠松树、看月亮)来写超脱之感,让飘渺的隐逸情怀变得具体可感。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,这种情感在今天依然能引起共鸣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