绮罗香 壬寅春分约徐丈紫山同赋

水榭收灯,虹梁待燕,判断韶华如许。九十芳辰,一半自今堪数。

娇意绪、欲暖翻寒,懒心性、乍晴还雨。已飘残、梅雪鳞鳞,井桃花信未迟暮。

箫楼应惜冶思,谁在生香径里,和莺低语。约略东风,好似破瓜眉妩。

刚宿露、蝶梦才匀,更惹烟、柳丝偷取。怅年时,一掬春愁,试分知解否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词描绘了春分时节的细腻感受,像用文字画了一幅春日心情图。

上片开头用"水榭收灯,虹梁待燕"勾勒出春夜转昼的静谧画面,暗示冬天刚过、春天初临的交替感。"判断韶华如许"像是作者在掐指计算春日时光。提到"九十芳辰"(古人认为春天有90天),说已经过去一半,透露出对春光易逝的淡淡焦虑。

中间用"欲暖翻寒""乍晴还雨"精准捕捉了春天气候反复无常的特点,这种天气变化也暗喻着人情绪的起伏。提到梅花将尽、桃花未盛,正是冬春交接时特有的物候特征。

下片转入更细腻的情感描写。"箫楼""生香径"等意象营造出春日闲适的氛围,而"和莺低语"的描写让画面顿时生动起来。把春风比作"破瓜眉妩"(少女初长成的秀美),这个比喻新颖又贴切,把无形的风写得极具少女般的灵动感。

最后用蝴蝶、柳丝这些典型春景,带出"一掬春愁"——这种愁不是沉重的悲伤,而是春天特有的、带着甜味的淡淡忧郁。结尾"试分知解否"像是把这份春愁轻轻捧给友人分享,余韵悠长。

全词妙在把气候物候的变化与人心绪的微妙波动完美结合,通篇都是轻盈的笔触,连愁绪都带着春天的清新气息。

厉鹗

厉鹗(1692-1752),字太鸿,又字雄飞,号樊榭、南湖花隐等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,清代文学家,浙西词派中坚人物。康熙五十九年举人,屡试进士不第。家贫,性孤峭。乾隆初举鸿博,报罢。性耽闻静,爱山水,尤工诗馀,擅南宋诸家之胜。著有《宋诗纪事》、《樊榭山房集》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