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日言怀,因以自励,诒诸同志

驰光无时憩,加我五十年。知非慕伯玉,读易宗文宣。
经世匪吾事,庶几唯道全。谁言帝乡远,自古多真仙。
馀滓永可涤,秉心方杳然。孰能无相与,灭迹俱忘筌。
安用感时变,当期升九天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追求和理想境界的思考,语言直白但意境深远。

开头四句用"光阴飞驰不停歇"的形象,引出作者对生命延长的渴望(加我五十年)。他坦言自己并非要效仿古人伯玉追求虚名,而是像孔子研读《易经》那样追求真理。

中间六句是核心思想:作者认为治国平天下不是自己的人生目标,专心求道才是根本。他反驳了"仙界遥远"的说法,认为人人都能通过洗涤心灵杂念、保持纯净本心而接近仙道。这里"帝乡"指仙界,"真仙"暗喻精神超脱的境界。

最后四句提出主张:与其纠结世俗变迁,不如追求精神升华。"灭迹忘筌"用渔人得鱼后忘记渔具的典故,比喻达到目的后要超越手段束缚。"升九天"是最终目标,指达到精神自由的至高境界。

全诗亮点在于:把道家思想用生活化语言表达,比如用"洗掉心灵污渍"比喻修身,用"飞升九天"比喻精神超脱。作者否定功利追求,主张通过内心净化达到人生至高境界,这种思想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启示意义——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生活中也要注重精神修养。

吴筠

吴筠 (?一778年),唐朝华州华阴(今陕西华阴县)人。字贞节。一作正节。性高鲠,少举儒子业,进士落第后隐居南阳倚帝山。天宝初召至京师,请隶人道门。后入嵩山,师承冯齐整而受正一之法。与当时文士李白等交往甚密。玄宗多次征召,应对皆名教世务,并以微言讽帝,深蒙赏赐。后被高力士谗言所伤,固辞还山。东游至会稽,大历十三年(778)卒于剡中。弟子私谥“宗元先生”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