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。石上苔

净与溪色连,幽宜松雨滴。谁知古石上,不染世人迹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清新的自然小景,核心是突出苔藓与古石的纯净之美。

前两句用溪水和松雨做背景: 苔藓的翠绿色与溪水融为一体("净与溪色连"),松林间的雨滴落在苔藓上更显幽静("幽宜松雨滴")。这里通过"净""幽"两个字,立刻让人感受到一种不染尘埃的清新感。

后两句点出主题: 诗人惊叹于古石上的苔藓("谁知古石上"),因为它从未被凡尘俗世沾染("不染世人迹")。这里的"世人迹"既指真实的脚印,也暗喻世俗的纷扰。一块长满青苔的古老石头,成了远离人间烟火的象征。

全诗妙在: 1. 用最普通的苔藓石头,写出了世外桃源般的意境 2. "不染"二字双关,既是说苔藓干净,也暗指超脱世俗 3. 通过溪水、松雨的自然声响,反衬出更深的寂静

就像我们现代人偶然在深山里发现一块长满青苔的石头,瞬间被那种原始自然的美震撼,这首诗就是把这种感受凝练成了20个字。它提醒我们:最纯粹的美,往往藏在无人打扰的角落。

钱起

钱起(722?—780年),字仲文,汉族,吴兴(今浙江湖州市)人,唐代诗人。早年数次赴试落第,唐天宝十年(751年)进士,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。初为秘书省校书郎、蓝田县尉,后任司勋员外郎、考功郎中、翰林学士等。曾任考功郎中,故世称“钱考功”。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。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,也是其中杰出者,被誉为“大历十才子之冠”。又与郎士元齐名,称“钱郎”,当时称为“前有沈宋,后有钱郎。”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