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陆慧晓百姓名诗

建都望淮海,树阙表衡稽。
井干风云出,柏梁星汉齐。
皇王临万宇,惠化覃黔黎。
吉士服仁义,宿昔秉华圭。
庸贤起幽谷,钦言非象犀。
端委康国步,偃息召邦携。
举政方分策,易纪粲金泥。
伊余沐嘉幸,由是别园畦。
曾微涓露答,光景遂云西。
方随炼丹子,薄暮矫行迷⑴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贤明君主治理国家的理想图景,以及诗人对自身际遇的感慨。全诗可分为三部分:

第一部分(前六句)展现盛世气象:君主在淮海地区建立都城,用高耸的宫阙标榜功绩。宫殿建筑高入云霄,仿佛与银河相接。贤明的君王统治天下,将恩惠遍施百姓,让有才德之人都能践行仁义,手持象征权力的玉圭。

第二部分(中间六句)描写人才任用:明君不仅重用朝中贤臣,还能从民间发掘隐士。这些人才不需要象牙犀角般华美的言辞,只需端正衣冠为国效力,就能召集各方力量。朝廷推行新政,修订历法,用金泥书写诏书,处处彰显革新气象。

第三部分(最后六句)转为个人抒怀:诗人自谦只是侥幸蒙受恩泽,离开田园步入仕途。他感到自己像微不足道的露珠,无法回报阳光般的皇恩,眼看时光流逝。末尾以跟随炼丹术士、在暮色中迷路的意象,暗示对人生方向的迷茫。

全诗通过宏大的国家叙事与细腻的个人感受交织,既歌颂了政治清明的理想国度,又流露出知识分子在时代洪流中的微妙心境。诗中"风云""星汉"等壮阔意象与"涓露""薄暮"等微小意象的对比,形成强烈的艺术张力。

沈约

沈约(441~513年),字休文,汉族,吴兴武康(今浙江湖州德清)人,南朝史学家、文学家。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,历史上有所谓“江东之豪,莫强周、沈”的说法,家族社会地位显赫。祖父沈林子,宋征虏将军。父亲沈璞,宋淮南太守,于元嘉末年被诛。沈约孤贫流离,笃志好学,博通群籍,擅长诗文。历仕宋、齐、梁三朝。在宋仕记室参军、尚书度支郎。著有《晋书》、《宋书》、《齐纪》、《高祖纪》、《迩言》、《谥例》、《宋文章志》,并撰《四声谱》。作品除《宋书》外,多已亡佚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