拟古次韵六首 其四

采柏空岩下,倚竹荒庭前。
人生非金石,君心讵能坚。
君心或有渝,贱妾终不疏。
天地一瞬息,今古一长途。
借问离别苦,君心竟焉如。
不见园中树,日日争华敷。
秋风一夕至,已逐严霜枯。
岁晚□得去,山空难久居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痴情女子对爱情易逝的忧虑,同时暗含对人生短暂的感慨。全诗用朴素的语言勾勒出三个层次的情感:

1. 爱情疑虑 开篇用"采柏""倚竹"两个动作,展现女子孤独等待的形象。"人生非金石"四句直白道出她的担忧:人心不像石头般坚固,她害怕爱人变心,但自己却承诺"就算你变心,我也不会疏远你",突显痴情与卑微并存的矛盾心理。

2. 时空感悟 "天地一瞬息"四句跳出个人情感,转为哲学思考。把漫长历史比作一条长路,把浩瀚天地化作一瞬间,这种强烈对比凸显人生短暂。女子追问"离别究竟有多苦",其实是借时空宏大反衬情伤之深。

3. 自然隐喻 最后用园中树木的荣枯作比喻:春花盛开时争奇斗艳(喻爱情甜蜜),但秋风一来立刻枯萎(喻感情变质)。末尾残缺字"□"可能是"岂",暗示"这地方既留不住青春,也留不住爱情",强化了漂泊无依的凄凉感。

全诗妙在将个人情感与宇宙时空交织,用"柏竹"象征坚贞、"金石"反衬脆弱、"秋树"暗示无常,通俗意象中藏着深刻的人生体悟。那位在荒庭前独坐的女子,既是爱情中的患得患失者,也是所有面对时光流逝的普通人的缩影。

安熙

安熙(公元一二六九年至一三一一年)字敬仲,号默庵,藁城人。生于元世祖至元六年,卒于武宗至大四年,年四十三岁。少慕刘因之名,欲从之游。因没,不果,乃从因门人乌冲问其绪说,尊信力行。家居教授,垂数十年;四方来学者,多有成就。熙作有默庵集五卷,《四库总目》行于世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