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上海棠 游顾龙山 山在金沙城外相传明太祖曾驻跸此山
一拳小结青莲瓣。
有离离、金刹铺烟阪。
闻说当年,翠华巡、朱旗暗卷。
残碑在,摇落空扪苔藓。
京江北固千秋显。
傍南朝、易惹伤春眼。
何似埋名,却依然、丹崖苍巘。
春花落,莺啭空山斋馆。
有离离、金刹铺烟阪。
闻说当年,翠华巡、朱旗暗卷。
残碑在,摇落空扪苔藓。
京江北固千秋显。
傍南朝、易惹伤春眼。
何似埋名,却依然、丹崖苍巘。
春花落,莺啭空山斋馆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词描绘了一座名叫顾龙山的小山,虽然名气不大,却充满历史韵味和自然之美。
上片从山的形状写起,说它像一朵小小的青色莲花花瓣,山上散布着一些佛寺,烟雾缭绕。这里提到一个传说: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经来过这里,但如今只剩残破的石碑,长满青苔,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。
下片将这座小山与著名的京江、北固山对比。那些地方虽然名气大,但容易让人想起南朝兴亡的伤感往事。而顾龙山虽然默默无闻,却保持着自然本色,有红色的山崖和青翠的山峰。最后以春日落花、黄莺啼叫的空山景象作结,营造出一种幽静淡远的意境。
全词通过对比手法,赞美了这座小山的低调朴实之美。作者似乎在说:不必追求显赫的名声,保持本真才是最好的。词中既有对历史变迁的感慨,又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喜爱,语言清新自然,读来很有画面感。
陈维崧
陈维崧(1625~1682)清代词人、骈文作家。字其年,号迦陵。宜兴(今属江苏)人。清初诸生,康熙十八年(1679)举博学鸿词,授翰林院检讨。54岁时参与修纂《明史》,4年后卒于任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