念奴娇 谒子长陵
离离禾黍,叹河山依旧,英雄何处。
败石残碑埋乱草,曾历几番风雨。
清涧揭竿,南梁聚义,血沃三秦土。
青天美誉,至今仍诵诸口。
向晚日照残陵,鸟啼高树,蝉叫声凄楚。
又见鼠奔狡兔走,蝙蝠盘旋飞舞。
竖子扬眉,老戎俯首,批斗情悽苦。
此情此景,君其泉下知否(七六年夏)。
败石残碑埋乱草,曾历几番风雨。
清涧揭竿,南梁聚义,血沃三秦土。
青天美誉,至今仍诵诸口。
向晚日照残陵,鸟啼高树,蝉叫声凄楚。
又见鼠奔狡兔走,蝙蝠盘旋飞舞。
竖子扬眉,老戎俯首,批斗情悽苦。
此情此景,君其泉下知否(七六年夏)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1976年夏天拜谒革命烈士子长陵时的所见所感。全词通过今昔对比,表达了对英雄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。
上片先写眼前荒凉的陵园景象:野草疯长,残碑断石,暗示英雄已逝。接着用"清涧揭竿,南梁聚义"等历史典故,回忆英雄当年带领人民起义的革命壮举。"血沃三秦土"一句,既写英雄为革命流血牺牲,也暗含革命精神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的意思。最后"青天美誉"两句,说英雄的美名至今仍在百姓口中传颂。
下片转入现实描写。夕阳下的陵园更显破败,鸟啼蝉鸣中透着凄凉,老鼠野兔乱窜,蝙蝠盘旋,这些意象都在暗示当时混乱的社会环境。"竖子扬眉,老戎俯首"两句,用对比手法写小人得志、英雄受辱的荒诞现实。最后作者直接向长眠地下的英雄发问:您可知道现在的情形?这一问既是对英雄的告慰,也是对现实的控诉。
全词最大的特点是今昔对比强烈。上片写英雄当年的壮烈,下片写现实的混乱,通过这种对比,既表达了对英雄的崇敬,也隐含着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。词中选取的意象都很生动,比如"鼠奔狡兔走"这样的描写,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陵园的荒凉破败。最后一句直抒胸臆的提问,更是把感情推向了高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