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酺 问政山中春雨

看舞榆低,丝杨绾,争忍良辰抛掷。
无端敲竹雨,响空阶疑是,故人双屐。
枕湿炉寒,杯空剑锈,吹鬓东风欺客。
劳劳亭前路,便伤心不似,少年时节。
者人远多忘,书催难好,付渠怜惜。
泥涂遥望极。
望中见、山外天空阔。
怕说与、莺儿巧啭,蝶子轻翻,待相逢、翠帏将息。
暖到双罗袖,曾记得、牵萝颜色。
更长笛、谁吹彻。
梅瓣都坠,容易缃英收拾。
脆圆几时荐席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词描绘了山中春雨时节的孤寂与思念,情感细腻动人。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:

1. 雨中的孤独感 开篇用榆树、杨柳在雨中舞动的画面,带出"良辰被浪费"的无奈。接着写雨打竹叶的声音,像极了故人木屐的脚步声——这种错觉生动展现了主人公独居山中的寂寞。屋里"枕头潮湿""火炉冰冷""酒杯空空""宝剑生锈"的细节,都在强化一种被遗忘的凄凉。

2. 时光流逝的伤感 "劳劳亭"是古代送别之地,这里暗示主人公已不再年轻。他说"伤心不似少年时",既指自己心态衰老,也暗指远方的人可能早已将他淡忘。书信难通,只能把思念托付给春雨传达。

3. 望山思人的深情 望着泥泞山路延伸到远方的天空,突然害怕听见黄莺的啼叫、看见蝴蝶的飞舞——因为这些春日景象都会让他想起恋人。"暖到双罗袖"是回忆两人曾经执手相偎的温暖,"牵萝颜色"则指记忆中爱人如藤萝般清新的容颜。

4. 以落梅寄情 结尾的梅花意象很巧妙:长笛声中梅花凋落,但浅红色的花瓣(缃英)还能收拾,暗示感情尚有挽回余地。最后问"脆圆几时荐席",脆圆指青梅,其实是含蓄地问:我们何时能再同桌共食?用日常物象表达深沉期盼。

全词就像用雨丝编织的思念网,把山中春寒、陈旧器物、自然声响都变成情感的载体。最打动人处在于:明明环境湿冷孤寂,字里行间却始终跳动着温暖的回忆和希望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