答二郭诗 其一
天下悠悠者。不能趋上京。二郭怀不羣。超然来北征。乐道托莱庐。雅志无所营。良时遘其愿。遂结欢爱情。君子义是亲。恩好笃平生。
寡智自生灾。屡使众衅成。豫子匿梁侧。聂政变其形。顾此怀怛惕。虑在茍自宁。今当寄他域。严驾不得停。本图终宴婉。今更不克幷。
二子赠嘉诗。馥如幽兰馨。恋土思所亲。能不气愤盈。
寡智自生灾。屡使众衅成。豫子匿梁侧。聂政变其形。顾此怀怛惕。虑在茍自宁。今当寄他域。严驾不得停。本图终宴婉。今更不克幷。
二子赠嘉诗。馥如幽兰馨。恋土思所亲。能不气愤盈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是嵇康写给好友郭遐周、郭遐叔的离别之作,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友情的珍视。全诗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:
1. 开篇的无奈 "天下悠悠者"到"超然来北征"这几句,是说天下有志向的人难以在京城施展抱负,而两位郭姓友人却与众不同,主动选择北上。这里暗含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不满——有才能的人反而要远离权力中心。
2. 理想生活的描绘 "乐道托莱庐"到"恩好笃平生"描写了诗人与友人曾经的美好生活:住在简陋茅屋谈经论道,不问世事,彼此以道义相交。用"欢爱情"形容友谊,显得真挚动人。
3. 现实的危机感 "寡智自生灾"突然转折,指出在混乱世道中,即使谨慎也会招祸。用豫让、聂政两个刺客的典故(他们为报仇不惜毁容),暗示自己可能面临危险,因此必须离开。
4. 离别的痛苦 最后部分直接抒发离愁:本想与友人长久相伴,现在却要匆匆远行。友人赠诗如幽兰般芬芳,而自己对故土亲友的思念化作"气愤盈"——不是愤怒,而是一种郁结于心的悲愤。
诗的核心魅力在于: - 用朴素语言道出知识分子的困境,比如"良时遘其愿"看似说恰逢好时机,实则反讽 - 将政治黑暗("寡智自生灾")与个人情感交织,让离别不只是私人伤感,更带有时代悲剧色彩 - "馥如幽兰馨"这样清新的比喻,与"气愤盈"的强烈情绪形成反差,凸显内心的矛盾
全诗就像一封充满忧患的告别信,既有对友人的不舍,也有对世道的控诉,至今读来仍能感受到那种"想留不能留"的痛楚。
嵇康
嵇康(224-263,一说223-262),字叔夜,汉族,三国时期魏国谯郡铚县(今安徽省宿州市西)人。著名思想家、音乐家、文学家。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,主张“越名教而任自然”、“审贵贱而通物情”,为“竹林七贤”的精神领袖。曾娶曹操曾孙女,官曹魏中散大夫,世称嵇中散。后因得罪钟会,为其构陷,而被司马昭处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