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静谧美好的月夜,通过细腻的意象传递出思念之情。
前两句"二分明月好,深夜自光辉"直接点题,说今晚的月亮格外明亮,在深夜里散发着清辉。这里的"二分"不是数学概念,而是形容月光恰到好处的明亮程度。
中间四句用四个生动的画面继续描写月夜:玉兔在月宫里捣药(古代传说)、香炉里的熏香渐渐变淡、天冷时温酒取暖、傍晚的橘柚香气沾染衣裳。这些细节让月夜变得具体可感,既有神话色彩,又有生活气息。
最后两句"遥念青溪口,凭阑盼我归"笔锋一转,带出思念之情。诗人想象远方有人正在青溪口的栏杆边,期盼着自己归去。这种突然的转折让前面美好的月景都蒙上了一层淡淡的愁绪。
全诗妙在: 1. 由景入情,前面写景都是为结尾的思念做铺垫 2. 动静结合,既有静态的月光,又有动态的玉兔、飘散的香气 3. 虚实相生,现实的月夜与想象中的等待形成呼应 4. 用典自然,玉兔的传说用得毫不生硬
最打动人心的,是那种"我在赏月时,知道远方也有人正思念着我"的温暖与惆怅并存的复杂情感。
吴敬梓
吴敬梓(1701—1754年),字敏轩,一字文木,号粒民,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。汉族,安徽省全椒人。因家有“文木山房”,所以晚年自称“文木老人”,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,故又称“秦淮寓客”(现存吴敬梓手写《兰亭序》中盖有印章:“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”)。后卒于客中。著有《文木山房诗文集》十二卷(今存四卷)、《文木山房诗说》七卷(今存四十三则)、小说《儒林外史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