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二郎·题寿石公珏庵填词图,用梦窗韵
谢堂倦侣,醉墨黯、旧岑苔凝。
怅市鹤琴孤,哀龙笛渺,谁伴鸥波画艇。
倚遍危阑西风悄,坐待得、月明钟定。
应水磨、老仙霜花,词客尚留人境。
幽兴。
兰成赋笔,难寻春镜。
念锦瑟华年,秋衾残泪,慵问沧桑梦影。
雨外镫檠,酒边箫谱,销尽沈腰衣冷。
谁唤起、暮雪山阴,一棹雁行催暝。
怅市鹤琴孤,哀龙笛渺,谁伴鸥波画艇。
倚遍危阑西风悄,坐待得、月明钟定。
应水磨、老仙霜花,词客尚留人境。
幽兴。
兰成赋笔,难寻春镜。
念锦瑟华年,秋衾残泪,慵问沧桑梦影。
雨外镫檠,酒边箫谱,销尽沈腰衣冷。
谁唤起、暮雪山阴,一棹雁行催暝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词描绘了一位孤独文人面对时光流逝的感伤,充满了诗意的忧郁和人生感慨。
上阕开篇用"谢堂倦侣"(疲惫的旧友)和"醉墨黯"(醉后黯淡的笔墨)营造出怀旧氛围。词人感叹知音难觅,就像市集上孤独的鹤琴、远去的龙笛声,再无人陪伴泛舟吟诗。"倚遍危阑"(倚靠栏杆)等待月升钟响的描写,生动展现了孤独守望的形象。最后提到"老仙霜花"(白发如霜的老者)仍在人间写词,暗示词人自己虽老却仍坚持创作。
下阕转入更深沉的感慨。"兰成赋笔"(指代文人才华)难寻"春镜"(青春容颜),直接点出年华老去的哀愁。"锦瑟华年"(美好青春)与"秋衾残泪"(秋夜孤枕泪痕)形成鲜明对比。词人已懒得追问世事变迁("慵问沧桑梦影"),只在雨中孤灯、酒边曲谱中消磨时光,身体也日渐消瘦("沈腰衣冷"用典指消瘦)。结尾的"暮雪山阴"和"雁行催暝"(暮色中雁群飞过)的意象,将孤独感推向高潮。
全词通过一系列精巧意象(孤琴、残泪、暮雪等)和今昔对比,表达了文人面对岁月流逝、知音零落的深切孤独,以及坚守艺术创作的执着。语言优美含蓄,情感层层递进,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文人情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