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风行
东风浩荡吹江南,危子行年二十三。
长谣空谷天荡荡,剑倚白日风潭潭。
气高颇怪星象动,身在岂为饥寒贪。
宫中圣人朝万国,臣抱犁銸在山泽。
终年读书空自劳,三岛求仙岂能得。
齿牙不动心未摧,欲奏长策天门开。
周公仲尼没已久,麒麟凤凰去不来。
世无忠臣与孝子,四海风俗何由回。
长谣空谷天荡荡,剑倚白日风潭潭。
气高颇怪星象动,身在岂为饥寒贪。
宫中圣人朝万国,臣抱犁銸在山泽。
终年读书空自劳,三岛求仙岂能得。
齿牙不动心未摧,欲奏长策天门开。
周公仲尼没已久,麒麟凤凰去不来。
世无忠臣与孝子,四海风俗何由回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《东风行》以豪迈又略带失落的笔调,展现了一个年轻人在理想与现实间的挣扎。
开头"东风浩荡"四句,用壮阔的自然景象(东风、白日、深潭)烘托主人公的意气风发。这个23岁的年轻人佩剑高歌,仿佛天地都为他敞开,充满初生牛犊的锐气。
接着四句转折:他自视甚高,觉得自己的志向不该为温饱所困,但现实却是皇帝在朝堂治理天下,自己却只能在山野务农读书。这里暗含怀才不遇的苦闷,像很多年轻人一样,觉得自己满腹才华却无处施展。
"终年读书"到"欲奏长策"六句更直白地表达这种矛盾:苦读多年却无用武之地,想修仙又求不得。牙齿未落、雄心犹在,想向朝廷献策,却发现——关键转折来了——像周公、孔子这样的圣贤早已不在,象征祥瑞的麒麟凤凰也消失不见。
最后两句点破主题:世上缺乏忠臣孝子这样的道德楷模,社会风气怎能好转?这既是批判现实,也是自我宽解——不是我不努力,是这个时代缺少让人才施展的土壤。
全诗的魅力在于: 1. 用自然意象烘托壮志(东风、剑、白日) 2. 真实展现年轻人的心理:自傲又自卑,充满希望又屡屡碰壁 3. 结尾的批判不露锋芒,借古讽今,把个人失意升华成对时代的思考 就像现在很多年轻人,满怀理想进入社会,却发现现实与想象差距甚大,诗中那种"我本将心向明月"的惆怅,至今仍能引发共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