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丽 冰
玉壶中,井花彻底都凝。
讶涟漪、风吹难皱,潺湲一夜无声。
太玲珑、鳞堂贝阙,偏确荦、玉甃银屏。
烈士心边,佳人肌上,一种晶莹彷佛曾。
还应似、飞仙剑侠,灰冷万缘僧。
都只被、奇寒苦冻,锻鍊才成。
记前冬、芦沟南下,归舟却阻河淩。
四弦弹、颇黎劈裂,万梃击、琴筑琮琤。
玉骇蛟愁,珠飞兕吼,篷窗千里梦魂清。
回头笑、京华炙手,岁岁火云蒸。
还亏煞、沿街六月,唤买凉冰。
讶涟漪、风吹难皱,潺湲一夜无声。
太玲珑、鳞堂贝阙,偏确荦、玉甃银屏。
烈士心边,佳人肌上,一种晶莹彷佛曾。
还应似、飞仙剑侠,灰冷万缘僧。
都只被、奇寒苦冻,锻鍊才成。
记前冬、芦沟南下,归舟却阻河淩。
四弦弹、颇黎劈裂,万梃击、琴筑琮琤。
玉骇蛟愁,珠飞兕吼,篷窗千里梦魂清。
回头笑、京华炙手,岁岁火云蒸。
还亏煞、沿街六月,唤买凉冰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词以"冰"为主题,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描绘了冰的晶莹剔透和寒冷特质。全词通过多个角度展现冰的魅力,读来清新别致。
上阕开篇就用"玉壶"比喻冰块,说井水完全冻结成冰。接着用"风吹难皱"形容冰面平滑坚硬,连风都吹不起波纹。"鳞堂贝阙"、"玉甃银屏"这些华丽的比喻,都在突出冰的晶莹剔透。作者还联想到冰像烈士的赤诚之心、美人的雪白肌肤,甚至是超脱尘世的剑客高僧,用这些意象来烘托冰的高洁气质。
下阕转入回忆。作者想起去年冬天乘船南下时,河面结冰阻碍行船的情景。这里用"颇黎劈裂"(玻璃碎裂声)、"琴筑琮琤"(乐器声)来形容冰裂的声响,十分新颖。最后笔锋一转,想到京城夏日炎炎时,沿街叫卖冰块消暑的场景,与上文的严冬景象形成鲜明对比。
全词最妙处在于:不仅写出了冰的物理特性,更赋予它人格化的精神气质。通过"烈士心"、"飞仙剑侠"等意象,把普通的冰升华成了高洁品格的象征。同时,冬日的严寒与夏日的酷暑形成强烈反差,让读者在对比中更深刻体会到冰的特质。
陈维崧
陈维崧(1625~1682)清代词人、骈文作家。字其年,号迦陵。宜兴(今属江苏)人。清初诸生,康熙十八年(1679)举博学鸿词,授翰林院检讨。54岁时参与修纂《明史》,4年后卒于任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