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纻歌 其二

白纻舞衫记初著,月明侍宴临飞阁。
舞馀香暖苒浮襟,进前持酒力不任。
君王凝笑杯未覆,不惜低徊重舞曲。
当时一身备百好,月不长圆秋易老。
白纻凄凉弃箧中,不悲见弃悲秋风(同上书册六页三九九一、三九九二)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舞者从得宠到失宠的凄凉故事,用白纻舞衣作为象征贯穿始终。

前六句是回忆往昔风光:舞者第一次穿上白纻舞衣在月下高楼为君王献舞,舞姿曼妙连衣衫都带着暖香。当她举杯敬酒时故作娇弱无力,君王含笑注视,酒杯都忘了放下,还要求她再跳一曲。这里用"香暖苒浮襟"这样生动的嗅觉描写,让人仿佛看到舞姿翩跹时衣袂生香的场景。

后四句急转直下:当年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舞者,终究逃不过"月不长圆"的命运。被弃置的白纻舞衣在箱底渐渐凄凉,但舞者不为自己失宠而悲,反而为秋风萧瑟、时光流逝而伤感。最后两句特别打动人心——舞衣被弃象征青春逝去,但她的悲伤已超越个人得失,上升到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悟。

全诗就像一部微电影:开篇是华丽的宫廷夜宴,结尾是蒙尘的旧衣箱,通过一件舞衣的今昔对比,道出所有美好事物终将逝去的永恒主题。最妙的是结尾的转折,把寻常的失宠故事升华到了对时间无情的哲学思考,让读者在惊艳之余又感到淡淡的惆怅。

滕岑

滕岑(一一三七~一二二四),字元秀,严州建德(今浙江建德东北)人。高宗绍兴二十九年(一一五九)领乡荐,屡试进士不第。光宗绍熙元年(一一九○)特奏名,调徽州歙县尉。终母忧,再调温州平阳县丞,秩满监南岳庙。宁宗嘉定十七年卒,年八十八。有诗集,已佚。事见《桐江集》卷一《滕元秀诗集序》。滕岑诗,据《瀛奎律髓》、《永乐大典》等书所录,编为一卷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