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以考试落榜为切入点,展现了古代读书人面对挫折时的复杂心态,语言生动形象,充满哲理。
前两句写现实困境:诗人多年科举失利,明明感觉离成功很近("月桂"象征功名),却总是差一点。这里用"到手边"的细节,特别能引发共鸣——就像现代人考试总差几分,求职总差临门一脚。
中间四句用动物和自然现象作比喻:诗人自嘲说,别人夸我清高如鹤,其实我连知了都不如(蝉至少能大声鸣叫)。再看自然界,百花争艳后大多能结果,深井连通暗流却混着泥沙——这些比喻都在说:表面风光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艰辛,成功路上难免混杂失败。
最后两句突然转折:原来不是命运不公,而是自己没找到那条直通青云的路。这里"寥天"指高空,暗指理想境界。诗人没有怨天尤人,反而清醒认识到:成功需要方法,不能光靠蛮干。
全诗妙在把考试失利的郁闷,用"鹤与蝉""花与井"这些日常事物说得生动有趣。最后两句尤其精彩,像突然打开天窗——原来换个角度思考,就能看见新的出路。这种面对挫折时的自省与豁达,对现代人同样有启发。
方干
方干(809—888)字雄飞,号玄英,睦州青溪(今淳安)人。擅长律诗,清润小巧,且多警句。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,同情人民疾苦;有的抒发怀才不遇,求名未遂的感怀。文德元年(888年),方干客死会稽,归葬桐江。门人相与论德,谥曰“玄英先生”,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,编成《方干诗集》传世。《全唐诗》编有方干诗6卷348篇。宋景佑年间,范仲淹守睦州,绘方干像于严陵祠配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