应天长 辛卯上巳承泽园修禊分韵得石字

五侯故邸,三月令辰,芳游更趁泉石。
尽有客愁兵气,随流付潮汐。
堂前燕,犹似识,又软语、说春消息。
问哀乐、旧世新人,那异今昔。
台榭倚斜阳,一梦承平,歌舞已陈迹。
不见汉宫传烛,飞花自寒食。
长安事,如局弈,曾几度、眼惊身历。
看无主、隔院娇红,谁去相惜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辛卯年上巳节(古代春季节日)游览承泽园时的所见所感,充满了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感慨。

上片(前八句): 开篇用"五侯故邸"(权贵旧宅)点明这是历史遗迹,在三月春光里,人们来此赏玩泉石美景。但作者却感受到游客们带着乱世中的忧愁,这些愁绪就像潮水一样起起落落。燕子还在屋檐下呢喃报春,但作者不禁想问:不同时代的人,悲欢真的不同吗?

下片(后八句): 夕阳下的亭台楼阁,让人想起这里曾经的歌舞升平,如今都成了过眼云烟。用"汉宫传烛"(典出唐代寒食节宫廷传蜡烛的盛况)对比眼前无人问津的落花,暗示繁华不再。把长安(代指京城)的兴衰比作棋局,人们都是局中身不由己的棋子。最后以无人怜惜的隔院红花作结,暗示美好事物在乱世中被冷落的悲哀。

全词通过今昔对比,用春景反衬愁绪,将个人感受与历史兴亡融为一体。最打动人的是那种"美好的东西终将逝去"的无奈感,就像我们看着老照片里消失的风景时的那种心情。词中"看无主、隔院娇红,谁去相惜"这样的句子,特别能引发对战争动荡中个体命运的共鸣。

0